Ctrl+K

搜尋方式

七嘴八張

ㄑㄧ ㄗㄨㄟˇ ㄅㄚ ㄓㄤ
  1. 人多口雜,言語紛亂的樣子。《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他倚著上官差遣,便要誇才賣智,七嘴八張。」也作「七嘴八舌」。

七嘴八張

ㄑㄧ ㄗㄨㄟˇ ㄅㄚ ㄓㄤ

猶「七嘴八舌」。見「七嘴八舌」條。01.《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不期太守差王立同去、他倚著上官差遣、便要誇才賣智、七嘴八張、連我也不好做事了。」02.《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恰好巫刁二人兵轉、眾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辨識

參考詞語:「七嘴八舌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七嘴八舌」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在漢語中、使用七和八組成詞語相當多、除「七嘴八舌」外、另如「七上八下」、「七零八落」、「七折八扣」、「七扯八扯」等、是漢語中常見的組合、都有點雜亂的意思。出現七嘴八舌」較早的文獻、如明代馮惟敏《海浮山堂詞稿.卷二下》有一闋〈仙桂引〉、標題為〈思歸〉的曲、是講作者想歸隱的心境。其中有幾句:「猛想起冷清清竹籬茅舍、翠巍巍青山綠野、靜沉沉洞府岩穴。靜沉沉洞府岩穴、收拾起萬緒千頭、脫離了七嘴八舌。」大意是說回想起自己當趕快脫離官場是非、歸隱到那青山綠野的茅舍、雖是冷清、靜沉、卻可以省卻多少煩惱、避開那人多嘴雜的是是非非。後來「七嘴八舌」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人多口雜、議論紛亂。

書證

  1. 《喻世明言.卷三九.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不期太守差王立同去、他倚著上官差遣、便要誇才賣智、七嘴八張、連我也不好做事了。」
  2. 《東周列國志》第三二回:「恰好巫刁二人兵轉、眾官員一擁而前、七嘴八張的、都問道:『世子何在?』」

在其他地方搜尋「七嘴八張」

有提到「七嘴八張」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