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零散的樣子。※#語或出《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六.臨江軍有文禪師》。後亦用「七零八落」形容支離破碎,殘敗不完整,或形容數量稀少。
01.《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六.臨江軍有文禪師》:「無味之談,七零八落。」(源) 02.《大宋宣和遺事.亨集》:「這個佳人,是兩京酒客煙花帳子頭京師上停行首,姓李名做師師。一片心只待求食巴謾,兩隻手偏會拿雲握霧;便有富貴郎君,也使得七零八落。 」 03.《五燈會元.卷一六.三祖沖會禪師》:「曰:『天堂地獄,相去多少?』師曰:『七零八落。』 」 04.《醒世恆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一個小小家當,弄得七零八落,被里中做下幾句口號,傳做笑話。」 05.《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八:「把一個好好的家事弄得七零八落,田產多賣盡,用度漸漸不足了。」 06.明.無名氏《贈書記》第七齣:「老身把失賊事情,報與小姐得知。小姐恬不介意,只是見那書籍七零八落了,到有些動情。」 07.《隋唐演義》第六○回:「如今弄得幾個弟兄,七零八落,動不動朝廷的法度,好和歹皇家的律令,豈不悶人!」 08.《東周列國志》第一六回:「誰知鼓聲一起,突然而來,刀砍箭射,勢如疾雷不及掩耳,殺得齊兵七零八落,大敗而奔。」 09.《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六回:「況且『測』字,本是『窺測』、『揣度』的意思,俗人卻誤了個『拆』字。取出一個字來,拆得七零八落,想起也好笑。」
形容零散的樣子。&形容支離破碎,殘敗不完整。&形容數量稀少。
「七零八落」一語當從「零落」一詞變化而來。漢語使用「七ㄨ八ㄨ」來構詞的情形很普遍。例如「七上八下」、「七拼八湊」等。多有不整齊、零散的意思。「零落」一詞出現的時代很早,原指草木凋落,如戰國楚.屈原〈離騷〉:「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後來可引申死亡、落魂、零散等意思。可見「零落」的意思相當廣。出現「七零八落」比較早的文獻像《建中靖國續燈錄.卷六.臨江軍有文禪師》說:「無味之談,七零八落。」推測禪師的語義,「七零八落」應當是零散的意思。後來的用法也偏於這個意思,往往指一個完整的個體,分散開來。例如《東周列國志》第一六回:「殺得齊兵七零八落,大敗而奔。」也可以形容支離破碎,殘敗不完整。例如《醒世恆言.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一個小小家當,弄得七零八落。」也可形容稀少。例如:「臺下觀眾七零八落,場面非常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