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行
ㄙㄢ ㄙ ㄦˊ ㄒㄧㄥˊ
再三考慮、然後行動。比喻謹慎行事。語本《論語.公冶長》。
用法
比喻謹慎行事。
用在「小心謹慎」的表述上。
例句
- 這件事太重要了、你必須三思而行。
- 這事關係到妳的終身、怎能不三思而行?
- 爸爸說小心不蝕本、要我們凡事三思而行。
- 凡事三思而行、才能減低發生錯誤的機率。
- 此事不宜冒進、大家先平靜下來、三思而行。
- 結婚是終身大事、不可輕率、務必三思而行、以免後悔。
- 如今世道衰微、人心險惡、凡事要三思而行、才能趨吉免禍。
- 他是個莽漢、做事向來很衝動、不知如何才能要他三思而行?
辨識
近義:行成於思、深思熟慮
反義:冒昧從事、草率從事、輕舉妄動
典故說明
季文子是魯國的三家大夫之一、掌握著魯國的實際政權。雖然他地位顯赫、但平時的生活卻十分節儉、據說他的家中沒有人穿錦帛料子的衣服、都只穿布衣;馬廄裡的馬也只餵食草料、不給牠們吃粟米、至於日常生活所使用的器具也都只講求實用、而不重視他們是否精美名貴。因此人們都說季文子是個既廉潔又忠誠的人。季文子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做事十分謹慎、往往一件事要想了又想才能決定。季文子死後、有人對此傳述。孔子聽到這件事情之後、就說:「再、斯可矣!」孔子認為季文子小心謹慎固然是優點、但太過小心以致猶豫不決、做事沒有效率、反讓優點變成缺點、所以孔子說:「一件事想兩次就夠了。」後來「三思而行」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謹慎行事。
書證
- 宋.辛棄疾〈哨遍.池上主人〉詞:「嗟魚欲事遠遊時、請三思而行可矣。」
- 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你也合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你如今年紀小哩、我與你慢慢的別尋個姻配。」
- 《水滸傳》第六七回:「林冲諫道:『兄長、人心難忖、三思而行。』」
- 《喻世明言.卷三八.任孝子烈性為神》:「你且忍耐、此事須要三思而行。自古道:『捉姦見雙、捉賊見贓。』倘或不了事、枉受了苦楚。」
- 《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這十兩銀子、你做經紀的人、積趲不易、還要三思而行。」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