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不置可否

ㄅㄨˋ ㄓˋ ㄎㄜˇ ㄈㄡˇ
  1. 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對。
    [例]每當我們徵詢他的意見,他總是不置可否。

不置可否

ㄅㄨˋ ㄓˋ ㄎㄜˇ ㄈㄡˇ
  1. 不表示任何意見。《官場現形記》第五八回:「沈中堂又問他們抵制的法子。有人說:『應該上個摺子不准他們考差。凡是本衙門差使,都不准派。』又有人說:『這個翰林,祇能算做頂帶榮身,不能按資升轉。』沈中堂聽了不置可否。」也作「未置可否」。

不置可否

ㄅㄨˋ ㄓˋ ㄎㄜˇ ㄈㄡˇ (變) ㄅㄨˊ ㄓˋ ㄎㄜˇ ㄈㄡˇ

不說可以,也不說不可以。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語或本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 模稜兩可

用法

01.《儒林外史》第六回:「那兩位舅爺,王德、王仁,坐著就像泥塑木雕的一般,總不置一個可否。」 02.清.惲敬〈太子少師體仁閣大學士戴公神道碑銘〉:「四坐皆士大夫,言人人殊,公不置可否。」 03.《官場現形記》第五六回:「溫欽差聽了一笑,也不置可否。」

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

例句

  1. 用在「不表意見」的表述上。

辨識

近義:不置一詞、含糊其詞、模稜兩可

參考詞語:「不加可否、無所可否

典故說明

「不置可否」就是對事情的是非對錯,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為尚書禮部侍郎衛膚敏所撰寫的墓誌銘中,憶及衛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陳朝政紊亂的原因,就在於大臣們:「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指眾臣為了怕違背皇帝的心意,對於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見,以致於不管對錯都放任行之,終於招致災禍。其中「無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表示沒有意見的樣子。後來「不置可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

書證

  1. 對於他提出的建議,長官一直不置可否,讓人急得不得了。
  2. 下屬提出意見時,他總是不置可否地敷衍,顯得很沒有誠意。
  3. 他對這個問題不置可否,遲遲不肯做出決定,讓下屬無所適從。
  4. 上司聽完我的報告後,沒有任何指示,只是不置可否地說要再想想。
  5. 在會議中,雙方對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主席卻不置可否地隔岸觀火。
  6. 對於公司財務吃緊傳聞的真假,他不置可否,只表示一切都還在掌控中。
  7. 當我們徵詢他對這件事的看法時,他都語帶保留地不置可否,根本無法得知他真正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