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無所可否

ㄨˊ ㄙㄨㄛˇ ㄎㄜˇ ㄈㄡˇ

猶「不置可否」。見「不置可否」條。01.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馴致前日之禍、自今當以為戒。」(源)02.金.王若虛〈君事實辨下〉:「憲宗朝、李絳、李吉甫數爭論于上前、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權德輿居中、無所可否。上鄙之。」 

辨識

參考詞語:「不置可否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不置可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不置可否」就是對事情的是非對錯、不表示可或否。北宋汪藻在為尚書禮部侍郎衛膚敏所撰寫的墓誌銘中、憶及衛公生前曾向皇帝建言、直陳朝政紊亂的原因、就在於大臣們:「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指眾臣為了怕違背皇帝的心意、對於任何政事都不表示意見、以致於不管對錯都放任行之、終於招致災禍。其中「無所可否」的意思、就是指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表示沒有意見的樣子。後來「不置可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不表示任何意見。

書證

  1. 宋.汪藻〈尚書禮部侍郎致仕贈大中大夫衛公墓誌銘〉:「惟恐失人主之意、故于政事無所可否、馴致前日之禍、自今當以為戒。」(源)
  2. 金.王若虛〈君事實辨下〉:「憲宗朝、李絳、李吉甫數爭論于上前、禮部尚書同平章事權德輿居中、無所可否。上鄙之。」

在其他地方搜尋「無所可否」

有提到「無所可否」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