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垂頭喪氣」。見「垂頭喪氣」條。01.《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嚴畯低頭喪氣而不能對。」
參考詞語:「垂頭喪氣」
此處所列為「垂頭喪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垂頭喪氣」就是垂下頭、失掉應有氣勢、是人困挫失意時的表情狀態。在韓愈的〈送窮文〉曾使用了這句成語。唐代的大文學家韓愈從小父母雙亡、在貧困的環境中長大。成年後雖才華洋溢、高中進士、官至吏部侍郎、但數度因直言勸諫而遭貶謫、生活困頓不順。他因而寫了一篇寓言性質的〈送窮文〉、說有個人用柳條做了一輛車、用草紮了一艘船、還準備花果供品、希望能將窮鬼送走。不久便有個聲音對他說:「我們從你小時候就跟著你、照顧你、你到哪兒、我們就跟到哪兒、從不離棄。別人都嫌棄你、討厭你、只有我們對你最忠心、你居然要趕我們走。既然這樣、你就說說看我們是誰、能說得出來、就是我們已原形畢露了、只好迴避。」那人便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個窮鬼的名字和模樣全敘述了一遍、話還沒說完、五個窮鬼就現形、大跳大叫地說:「你既然這麼了解我們、卻還要趕我們走。我們是在磨練你的心智、讓你成就大業、萬世流芳、你居然不能體諒我們的苦心、實在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天底下還有誰最了解你?雖然你要趕走我們、但我們仍然不忍心離開你。」那人聽了感到十分無奈、只好向窮鬼們說聲謝謝、把柳車草船燒了、請他們上座。韓愈用這篇文章比喻自己的命運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窮纏身、並用「垂頭喪氣」來表示自己無法趕走窮鬼、改變命運的無奈。後來「垂頭喪氣」就用來形容失意沮喪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