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倒屣相迎」。見「倒屣相迎」條。01.宋.李劉《梅亭先生四六標準.卷三二.州官.同權僉判李司法》:「某強顏秉障、束手面□、倒屐相迎、何幸一賢之入幕;同舟共濟、庶無百姓之填溝。」
參考詞語:「倒屣相迎」
此處所列為「倒屣相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倒屣相迎」原作「倒屣迎之」。東漢獻帝時、左中郎將蔡邕博學多聞、很受朝廷器重、家裡經常高朋滿座。有一天、蔡邕的僕人通報王粲來訪。蔡邕迫不及待地出迎、竟然把鞋子穿倒了。當時眾賓客皆訝異是什麼人物會讓蔡邕如此匆忙?原來竟是個年幼瘦弱的王粲、滿屋子的人都覺得驚異。蔡邕說:「這位是王府公子、天賦異秉、我自嘆不如、我家收藏的書籍文章、當全部由他來傳承。」後來「倒屣相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熱情迎接賓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