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倚馬可待

ㄧˇ ㄇㄚˇ ㄎㄜˇ ㄉㄞˋ
  1. 晉朝桓溫領兵北伐,命令袁虎斜靠著馬寫一篇告示,袁虎不一會兒即寫滿七張紙,而且文情並茂。後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
    [例]本以為這是篇倚馬可待立可完成的文章下筆之後,竟然長篇累牘,沒完沒了。

倚馬可待

ㄧˇ ㄇㄚˇ ㄎㄜˇ ㄉㄞˋ
  1. 晉朝桓溫領兵北伐,命令袁虎斜靠著馬寫一篇告示,袁虎不一會兒即寫滿七張紙,而且文情並茂。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後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唐.李白〈與韓荊州書〉:「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公子此時,一團興致覺得這事倚馬可待,那知一想,纔覺長篇累牘,不合體裁。」也作「倚馬千言」。

倚馬可待

ㄧˇ ㄇㄚˇ ㄎㄜˇ ㄉㄞˋ

東晉桓溫領兵北伐,命令袁虎依靠在馬前草擬一篇告示,袁虎不一會兒即寫滿七張紙,而且文情並茂。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後用「倚馬可待」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

用法

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褒義。

用在「文思敏捷」的表述上。

例句

  1. 要有倚馬可待的文才,不能只靠天分,必須累積大量的知識與見聞。
  2. 他的學養本佳,原有倚馬可待之才,今天讓他即席演講,滿座風生,果然精采絕倫。
  3. 古時讀書人多是文武全才,奔馳沙場能英勇殺敵,撰作詩文則倚馬可待,足為我們的典範
  4. 他有洞察世情的銳利眼光與倚馬可待的才思,多年來每天都在報上發表社論,擁有廣大的讀者群。

辨識

近義:一揮而就七步成詩下筆千言援筆立就筆翰如流意到筆隨

反義:江郎才盡搜索枯腸嘔心瀝血

參考詞語:「倚馬之才、立馬萬言、倚馬立成、倚馬才、倚馬成文、才高倚馬、才堪倚馬、倚馬才高、倚馬雄才、袁宏倚馬、揮毫立馬、揮毫倚馬

典故說明

東晉時的袁虎頗富文才。晉廢帝太和四年,大將軍桓溫領兵北伐鮮卑,急須草擬一篇告示,他就命令隨行的袁虎倚在戰馬前立即起草。不一會兒,袁虎就寫滿了七張紙,而且寫得文情並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記有此事。後來這故事被濃縮成「倚馬可待」這個成語,用來比喻文思敏捷,寫作迅速。其實在袁虎之前,另有一位文思敏捷、「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寫好的文稿,拿起筆想要修改,但看來看去卻找不出下筆之處。

書證

  1.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
  2. 宋.歐陽澈〈送吳教授〉詩:「萬言倚馬亦可待?睥睨謫仙當並馳。」
  3. 《醒世恆言.卷二九.盧太學詩酒傲王侯》:「(盧柟)八歲即能屬文,十歲便嫻詩律,下筆數千言,倚馬可待。」
  4. 《醉醒石》第六回:「(李微)少年博學,詩詞書翰,無有不工。真是下筆千言,倚馬可待。」
  5. 《兒女英雄傳》第三七回:「公子此時,一團興致,覺得這事,倚馬可待;那知一想,纔覺長篇累牘,不合體裁。」

在其他地方搜尋「倚馬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