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借某事為藉口,表達自己真正的意思,或想做的事。※語或出明.王衡《鬱輪袍》第二折。
01.清.錢泳《履園叢話.卷二四.雜記下.閨秀詩》:「澹仙詩詞俱妙,出於性靈,題黃月溪〈乞食圖〉云:『田園蕩盡故交稀,舞榭歌筵一夢非。未必相逢皆白眼,憑他黃犬吠鶉衣。』借題發揮,罵盡世人。」 02.《三俠五義》第七九回:「當初劣兄上霸王莊者,原為看馬強的舉動;因他結交襄陽王,常懷不軌之心。如今既為此事鬧到這步田地,何不借題發揮,一來與國家除害,二來剪卻襄陽王的羽翼。——話雖如此,然而其中有四件難事。」 03.《七俠五義》第四八回:「忽見那邊忠烈祠旗杆上黃旗被風刮的唿喇喇亂響,又見兩旁的飄帶有一根卻裹住滑車。聖上卻借題發揮道:『盧方,你為何叫盤桅鼠?』盧方奏道:『只因罪民船上篷索斷落,罪民曾爬桅結索,因此叫為盤桅鼠。實乃罪民末技。』」 04.《痛史》第七回:「我也知道宗仁不是這種人,因偶然聽見拜老師的話,我觸動起來,順口罵他兩句。就是你們文人說的,甚麼『借題發揮』的意思呢。」
假借某事為題,表達自己真正的意思,或想做的事。
「借題發揮」是指假借某事為藉口,表達自己真正的意思,或想做的事。這句成語「借題」一詞曾經出現在《明史.卷二五五.黃道周傳》:「陛下欲整頓紀綱,斥攘外患,諸臣用之以滋章法令,摧折縉紳;陛下欲剔弊防奸,懲一警百,諸臣用之以借題修隙,斂怨市權。」意思是說皇上所欲推動的除弊興革的政策,反被大臣借這個機會來營謀私利、玩弄私權。「借題修隙」就是借「剔弊防奸」為題目,來作「排斥異己」的發揮。「借題」有一點類似「趁機」的意思。《盛明雜劇》卷二○錄了一齣明代王衡《鬱輪袍》雜劇,這齣戲的第二折寫了岐王本來要王維創作新曲來為九公主祝壽,如果王維願意,就要推介他為狀元。結果這件事被劇中的主角知道了,又得知岐王並未曾親見過王維,所以就動了歪主意,準備冒充王維。但是自己又不會作新曲,就想到前日在悲田院曾聽過有人彈了一首琵琶曲叫〈鬱輪袍〉,這曲子應當未被收入樂譜中。自己不妨隨便模仿模仿,反正只是「借題發揮」,像不像沒啥關係。這裡的「借題發揮」就是借著〈鬱輪袍〉這題目,來讓自己發揮。這句成語後代常用,如《通俗常言疏證.文事.借題發揮引玉搔頭劇》:「正好借題發揮,出我們的私氣。」《七俠五義》第四八回:「忽見那邊忠烈祠旗杆上黃旗被風刮的唿喇喇亂響,又見兩旁的飄帶有一根卻裹住滑車。聖上卻借題發揮道:『盧方,你為何叫做盤桅鼠?』」前者是「借題發揮」,出出氣;後者是「借題發揮」,要考驗盧方的本事;兩個例子的用法是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