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克勤克儉」。見「克勤克儉」條。01.宋.陳亮《陳亮集.卷一一.策.廷對》:「推其本原、則曰克儉克勤、不自滿假而已。」02.《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自今以後、兢兢業業、克儉克勤、以副岳父泉臺之望。」
參考詞語:「克勤克儉」
此處所列為「克勤克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古時洪水經常泛濫成災、人們深受水患之苦。堯帝命鯀去治水、鯀用築堤堵截的方法、治水九年還是失敗。舜帝時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他吸取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實地勘查、採用了疏通的方法根治了水患。在禹十三年艱苦的治水工作中、曾三過家門而不入、他節衣縮食、與百姓一起辛勤努力、同甘共苦、深受百姓愛戴。舜覺得禹實在是個有德有才的人、便要把帝位讓給他、但禹不肯接受。所以舜就告訴禹說:「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意思就是說:舜覺得禹是個很賢能的人、既能勤勞地為國出力、又能節儉地持家、謙虛而不自滿、所以一定可以當得起帝王這個職位。禹在舜的堅持及百姓的擁戴下、終於接受了舜的禪讓、建立了夏朝。後來「克勤克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既能勤勞又能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