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勤勞又能節儉。語本《書經.大禹謨》。
01.《舊唐書.卷一八○.張允伸列傳》:「允伸領鎮凡二十三年,克勤克儉,比歲豐登。」 02.《宋史.卷四三八.儒林列傳.王應麟》:「帝視朝,謂應麟曰:『為學要灼見古人之心。』應麟對曰:『嚴恭寅畏,不敢怠皇,克勤克儉,無自縱逸,強以馭下,制事以斷,此古人之心。』」 03.《樂府詩集.卷一二.郊廟歌辭一二.梁太廟樂舞辭.撤豆》:「籩豆斯撤,禮容有章。克勤克儉,無怠無荒。」 04.《明史.卷五一.禮志五》:「欽惟皇妣孝慈皇后以聖輔聖,同起側微,弘濟艱難,化家為國。克勤克儉,克敬克誠,克孝克慈,以奉神靈之統,理萬物之宜。」 05.《封神演義》第九回:「商容手指紂王大罵曰:『昏君!你心迷酒色,荒亂國政,獨不思先王克勤克儉,聿修厥德,乃受天明命。』」
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近義:惟儉惟勤
參考詞語:「克儉克勤」
古時洪水經常泛濫成災,人們深受水患之苦。堯帝命鯀去治水,鯀用築堤堵截的方法,治水九年還是失敗。舜帝時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他吸取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實地勘查,採用了疏通的方法根治了水患。在禹十三年艱苦的治水工作中,曾三過家門而不入,他節衣縮食,與百姓一起辛勤努力,同甘共苦,深受百姓愛戴。舜覺得禹實在是個有德有才的人,便要把帝位讓給他,但禹不肯接受。所以舜就告訴禹說:「克勤于邦,克儉于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意思就是說:舜覺得禹是個很賢能的人,既能勤勞地為國出力,又能節儉地持家,謙虛而不自滿,所以一定可以當得起帝王這個職位。禹在舜的堅持及百姓的擁戴下,終於接受了舜的禪讓,建立了夏朝。後來「克勤克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既能勤勞又能節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