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昧頑固而不通靈性。語出唐.韓愈〈祭鱷魚文〉。 △「執迷不悟」
01.唐.韓愈〈祭鱷魚文〉:「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源) 02.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四.周琰》:「貧道之來,寧有惡舉?以公將淪於異類,故相援手,夫何冥頑不靈以至於此!」 03.《醒世姻緣傳》第三九回:「這人想是冥頑不靈,也不曉得宗師的美意。」
愚昧頑固而不通靈性。貶義。
近義:執迷不悟、頑固不化
參考詞語:「頑冥不靈」
「冥頑不靈」及「執迷不悟」都有頑固,不知醒悟的意思。
「冥頑不靈」側重愚昧不開竅;「執迷不悟」側重堅持錯誤觀念。 |
冥頑不靈 執迷不悟 ○ ㄨ 無論如何∼的人,也會因為別人為他無盡的付出而感動。 ㄨ ○ 犯錯是常見的,但如犯了錯還∼,那就無藥可救了。
唐憲宗時,韓愈因建議皇帝不要迎佛骨,被貶任潮州刺史。韓愈到了潮州後,關心民間疾苦,深受人民愛戴。那時,潮州鱷魚為患,傷害人畜。韓愈知道後,寫了一篇〈祭鱷魚文〉,列舉鱷魚殘害老百姓的罪狀,告知鱷魚,牠們的行徑已經危害到百姓,勸鱷魚們即日起搬遷。如果約定的時間到了,鱷魚還不搬遷,那就證明牠們冥頑不靈,韓愈要派大批人馬,用強弓毒矢將鱷魚殺掉。據說,數日後鱷魚集體搬離,潮州再無鱷魚為患。後來「冥頑不靈」被用來指愚昧頑固而不通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