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神妙,入於化境。語出明.黃佐《翰林記.卷一○.習書》。後用「出神入化」形容文藝、技藝、工藝等之技巧達到至高絕妙的境界。 △「出神變化」、「巧奪天工」、「鬼斧神工」
01.《文明小史》第六○回:「周之杰先去打開手卷,見這個手卷畫著許多乞丐,也有弄蛇的,也有牽猴子的,約略數去,約有三十幾個,用筆真是出神入化,平中丞連連讚好。」 02.《佩文齋書畫譜.卷六七.跋米芾墨蹟後》:「米芾書,在宋四家中特為雄秀。……其為書豪邁自喜,縱橫在手。肥瘦巧拙,變動不拘。出神入化,莫可端倪。洵堪與晉、唐諸家爭衡。」 03.《隋唐演義》第三五回:「曲中描寫,是游、夏不能贊一辭的了;更虧這幾個習學的,一夜裡就弄得這樣出神入化,使人聽之,愈見陛下情深,陛下不可不獎勞之。」 04.《隋唐演義》第四九回:「虧得其子羅成,年少英雄,有萬夫不當之勇,其父授得一條羅家槍,使得出神入化。」 05.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六:「是放翁於草書工力,幾於出神入化。」
形容文藝、技藝、工藝等之技巧達到至高絕妙的境界。褒義。
參考詞語:「出神入妙」
「出神入化」及「鬼斧神工」都有技藝高超的意思。
「出神入化」用於描述技術的純熟;「鬼斧神工」多用於描述工藝表現與自然景象。 |
出神入化 鬼斧神工 ○ ㄨ 他投籃技術幾已到∼的程度,無論什麼方位都可以球球空心。 ㄨ ○ 這座凌空虹橋全部用石塊砌成,∼,真是人間勝景。
「出」,產生。「神」,神妙,指變化之極,《易經.繫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入」,進入。「化」,造化,指非人力可比之化境。「出神入化」指產生神妙,入於化境。後多用於文藝、工藝、技藝等之成就方面,形容其技巧達到至高絕妙的境界。典源黃佐《翰林記.卷一○.習書》敘述明宣宗習書法,臨摹古帖,始學趙孟頫,而有遒勁之氣,其書法精能之至,已達「出神入化」之境。按:古來品評書藝,有能品、精品、妙品、神品之分,神品為最高之境界,為神妙至極的作品。後來「出神入化」被用來形容文藝、技藝、工藝等之技巧達到至高絕妙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