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力均勢敵

ㄌㄧˋ ㄐㄩㄣ ㄕˋ ㄉㄧˊ
  1. 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周書.卷四五.儒林傳.樂遜傳》:「唯德可以庇民,非恃強也。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也作「力敵勢均」、「勢均力敵」。

力均勢敵

ㄌㄧˋ ㄐㄩㄣ ㄕˋ ㄉㄧˊ

即「勢均力敵」。見「勢均力敵」條。01.《太平御覽.卷四三二.人事部.智》引《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02.《周書.卷四五.儒林列傳.樂遜》:「唯德可以庇民,非恃彊也。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

辨識

參考詞語:「勢均力敵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勢均力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勢均力敵」這個詞語,一般用來指稱雙方勢力與情勢相當。在《逸周書.卷八.史記解》中有段話:「昔有南氏有二臣貴寵,力鈞勢敵,竟進爭權,下爭朋黨,君弗禁,南氏以分。」其中的「」通「」,和「」字一樣都是等同的意思。整句話是說:以前在有南氏這個國家,有兩個臣子極受君王寵信,雙方權勢相當,為了勝過對方,兩人於是各自結黨營私,明爭暗鬥,最後終於導致國家分裂。後來「勢均力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雙方力量情勢相當,不分上下。「勢均力敵」一語,有時亦作「力均勢敵」,如《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便是描述雙方力量相當,所以在智、貴、辯三方面都無法分出高下。

書證

  1. 《太平御覽.卷四三二.人事部.智》引《尹文子》逸文:「兩智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
  2. 《周書.卷四五.儒林列傳.樂遜》:「唯德可以庇民,非恃彊也。夫力均勢敵,則進德者勝。」

在其他地方搜尋「力均勢敵」

有提到「力均勢敵」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