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同歸於盡

ㄊㄨㄥˊ ㄍㄨㄟ ㄩˊ ㄐㄧㄣˋ
  1. 同赴毀滅或一起走向死亡。如:「你這個做法無異是和對方同歸於盡。」《崇禎本金瓶梅》第一回:「單道世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慾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到頭來同歸於盡,著甚要緊!」《通俗常言疏證.死喪.同歸於盡》引《病玉緣劇》:「倘有一毫防備不周,勢必同歸於盡。」

同歸於盡

ㄊㄨㄥˊ ㄍㄨㄟ ㄩˊ ㄐㄧㄣˋ

一同毀滅或死亡。語出唐.獨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 玉石俱焚

用法

01.唐.獨孤及〈祭吏部元郎中文〉:「夫彭祖、殤子同歸於盡,豈不知前後相哀,達生者不為歎。」(源) 02.《列子.天瑞》唐.盧重玄.解:「大小雖殊,同歸於盡耳。」 03.宋.劉摯〈乞令蘇軾依舊樣詳定役法奏〉:「此議之所以同歸于盡,一人曰可皆曰可,一人曰是皆曰是,信如此又何以議為哉?」 04.《崇禎本金瓶梅》第一回:「單道世上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慾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到頭來同歸於盡,著甚要緊!」 05.《通俗常言疏證.死喪.同歸於盡》引《病玉緣劇》:「倘有一毫防備不周,勢必同歸於盡。」

比喻一同毀滅或死亡。

例句

  1. 用在「一起滅亡」的表述上。

辨識

近義:玉石俱焚、芝艾同焚、蘭艾同焚

參考詞語:「同歸一燼、同歸於亡、同歸盡

典故說明

獨孤及(西元725∼777),字至之,河南洛陽人,唐代散文家。獨孤及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以儒家典籍為治學方向,長於議論,強調立範誡世,不以詞藻華麗取勝。在〈祭吏部元郎中文〉中,獨孤及悼念猝逝的友人,舉了彭祖與殤子為例。相傳彭祖活了八百歲,殤子則是未成年而死之人,兩人活著的時間雖然差距甚大,最後卻都必須歸於死亡。因此在通達生命的智者看來,死亡不過是人生必經的過程,不需要為此感到嘆息。後來「同歸於盡」演變成語用來指一同毀滅或死亡。

書證

  1. 他很氣憤地說要與仇人同歸於盡。
  2. 他身綁炸彈,準備衝入敵營,和敵人同歸於盡。
  3. 你要冷靜下來,貿然行動只會和對方同歸於盡。
  4. 歹徒手握著炸彈的遙控器,威脅警方要和人質同歸於盡。
  5. 我軍唯恐遭到同歸於盡式的爆炸攻擊,所有人員都提高警備。
  6. 那位戰士身上綁滿炸彈,然後駕車衝入敵營,與敵軍同歸於盡。
  7. 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互相爭鬥,最後竟落得同歸於盡的下場。
  8. 同歸於盡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我們一定要活下去,和對方周旋到底。
  9. 我軍已經抱定和敵人同歸於盡的決心,絕對不會讓敵人越雷池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