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庭廣眾」典源作「廣庭大眾」。廣,大同義。「大庭廣眾」指人多且公開的場合。#語本《公孫龍子.跡府》。 △「眾目睽睽」
01.《新唐書.卷一○四.張行成列傳》:「左右文武誠無將相材,奚用大庭廣眾與之量校,損萬乘之尊,與臣下爭功哉?」 02.清.李顒《二曲集.卷六.傳心錄》:「暗室屋漏,一如大庭廣眾之中,表裡精粗,無一或苟。」 03.《兒女英雄傳》第四○回:「此時正不妨在大庭廣眾,侃侃而談。」 04.《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六回:「這是祕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廣眾之下,喧揚起來?」
公開而人多的場合。
參考詞語:「大廷廣眾、廣庭大眾、廣眾之庭、廣眾大庭、眾人廣坐、稠人廣眾」
庭,音ㄊ|ㄥˊ。寬闊的地方。不可寫作「廷」。 「大庭廣眾」及「眾目睽睽」都指公開的場合。
「大庭廣眾」側重於公眾的場所;「眾目睽睽」側重於眾人注視的目光。 |
大庭廣眾 眾目睽睽 ○ ㄨ 小吳在∼前都能侃侃而談,面對心上人時卻結巴起來。 ㄨ ○ 十目所視,十手所指,不要以為自己所作所為,別人看不見,其實∼,難逃法眼。
「大庭廣眾」典源作「廣庭大眾」。「大庭廣眾」是指公開而人多的場合。《公孫龍子.跡府》中,記載了尹文和齊湣王的一段對話。齊湣王經常感嘆他想任用士人,可惜國內卻沒有這樣的人,有一次尹文就問齊湣王說︰「如果有一個人,具備了士人的各種德行,在大庭廣眾的場合,受到別人的侮辱,卻始終不敢爭鬥,大王會任用他嗎?」湣王回答︰「這種懦夫算什麼士人?我當然不會用他!」尹文又說︰「這個人雖然受到侮辱卻不跟別人爭鬥,可是他仍具備身為士人的四種德行,那他仍然是個士人啊!大王你一下子說要用士人為臣,一下子又說不用士人為臣,難道大王一開始所想要找的人才並不是士人嗎?」尹文子的一番分析讓湣王無話可說。後來「大庭廣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公開而人多的場合。「大庭廣眾」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新唐書.卷一○四.張行成列傳》:「左右文武誠無將相材,奚用大庭廣眾與之量校,損萬乘之尊,與臣下爭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