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轉動。「尾大不掉」指尾巴過大就不易擺動。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在上者難以駕馭。語出《左傳.昭公十一年》。後亦用「尾大不掉」比喻事物因輕重關係倒置,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01.《左傳.昭公十一年》:「若由是觀之,則害於國,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源) 02.漢.賈誼《新書.卷一.大都》:「若充之以資財,實之以重祿之臣,是輕本而重末也。臣聞『尾大不掉,末大必折』,此豈不施威諸侯之心哉?」 03.《醒世恆言.卷三五.徐老僕義憤成家》:「莫學那樣背恩反噬,尾大不掉的,被人唾罵。」 04.《明史.卷一三九.葉伯巨列傳》:「臣恐數世之後,尾大不掉,然後削其地而奪之權,則必生觖望,甚者緣間而起,防之無及矣。」 05.《糊塗世界》卷八:「舒大人弄到後來,也曉得尾大不掉,卻又沒法子想,只想換個地方,把這個擔子給別人去挑。」 06.《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地廣人多,良莠不齊,不肖團長有跋扈情形,承辦團練紳士又不能杜漸防微,隨時舉發,致有尾大不掉之勢。」
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在上者難以駕馭。&比喻事物因輕重關係倒置,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
近義:倒持泰阿
參考詞語:「尾大難掉、末大不掉」
「尾」指鳥獸蟲魚等脊椎末梢突出的部分,也就是尾巴。「掉」是擺動、搖動的意思。「尾大不掉」指尾巴過大就不易擺動。尾巴是肢體的末梢,理應受到肢體的控制,如今卻因為尾巴長得過大,使得肢體控制不易,難以擺動,於是古人就用這種情形來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使得在上者難以駕馭。在《左傳.昭公十一年》中,楚靈王問申無宇說︰「一個國家有大城市是好是壞呢?」申無宇就舉了鄭國曼伯、宋國子游、齊國無知、衛國獻公四人為例,指出他們都是因為大城首長的權力太大,中央無法控制,最後叛變,因而遭到殺害或被迫出逃。所以他認為︰「如果從這四個人的例子看來,有大城市對國家是有害的。樹枝太粗就會折斷,尾巴太大就擺動不易,大王您應該明白這道理。」後來「尾大不掉」被用來比喻下屬的勢力強大,在上者難以駕馭;亦用來比喻事物因輕重關係倒置,形成難以控制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