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弩張劍拔

ㄋㄨˇ ㄓㄤ ㄐㄧㄢˋ ㄅㄚˊ
  1. 情勢緊張,一觸即發。如:「由於談判破裂,國際局勢更顯得弩張劍拔,戰爭隨時可能爆發。」也作「劍拔弩張」。

弩張劍拔

ㄋㄨˇ ㄓㄤ ㄐㄧㄢˋ ㄅㄚˊ

即「劍拔弩張」。見「劍拔弩張」(一)。01.明.豐坊《真賞齋賦》:「弩張劍拔,虎跳龍盤。」02.清.范鍇《漢口叢談》卷三:「意自飛揚,恍若弩張劍拔;思無停滯,還同雨濺風摶。」

辨識

參考詞語:「劍拔弩張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劍拔弩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一)「劍拔弩張」原作「拔刃張弩」。新朝地皇三年時,劉歆因為二個兒子女兒和門人被王莽殺害,非常傷心,又害怕自己可能大禍臨頭,於是與王涉、大司馬董忠共謀兵變。但劉歆迷信天意,告訴眾人要等掌理戰事的太白星出現,才能舉兵,以致錯失先機。地皇四年,孫伋、陳邯向王莽密告劉歆將要謀反,王莽急召劉歆等入朝。盤問後,下令將劉歆等叛臣下獄。董忠欲拔劍自殺,這時侍中王望看到這種情形,就大聲嚷嚷說:「大司馬要造反了!」於是董忠馬上就被護衛殺死。因為董忠是輔國重臣,王涉是王莽叔父王根之子,劉歆則是與王莽有幾十年情誼的舊臣,因此王莽不願讓此事傳開,導致內亂。所以當其他將領率領大軍趕至時,大批兵士都拔出劍,弓也上弦,形勢十分緊張。更始將軍史諶告訴大家說:「大司馬董忠得了急性的瘋病,已經把他殺了,現在沒事了,大家可以收兵了。」眼見董忠已死,劉歆、王涉也只有自殺,這場密謀已久的兵變也就這麼失敗了。後來「劍拔弩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形勢緊張或聲勢逼人。(二)南朝梁.袁昂在《古今書評》一書中,評論許多書法家的筆法。其中韋誕是三國魏著名的書法家和製墨家。他寫的「章草」已臻成熟,有草聖之稱。袁昂認為韋誕的筆法:「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意思就是說韋誕的書法,就像龍盤繞著,虎振奮欲起,筆力雄健。像劍已拔出,弓已張開,筆勢豪放。後來「劍拔弩張」被用來形容書法筆力雄健。

書證

  1. 明.豐坊《真賞齋賦》:「弩張劍拔,虎跳龍盤。」
  2. 清.范鍇《漢口叢談》卷三:「意自飛揚,恍若弩張劍拔;思無停滯,還同雨濺風摶。」

在其他地方搜尋「弩張劍拔」

有提到「弩張劍拔」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