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驚肉跳
ㄒㄧㄣ ㄐㄧㄥ ㄖㄡˋ ㄊㄧㄠˋ
形容恐懼不安、心神不寧。※語或本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三折。
用法
形容恐懼不安、心神不寧。
用在「驚懼恐慌」的表述上。
例句
- 小明被這個意外嚇得心驚肉跳、六神無主。
- 一輛汽車差點撞上我們、嚇得大家心驚肉跳。
- 看完恐怖片後、他一直心驚肉跳、無法入睡。
- 一想起那可怕的往事、她總是心驚肉跳、不能成眠。
- 一旦做了虧心事、自然每天心驚肉跳、害怕被人發現。
- 想到這次的任務凶多吉少、他便不由得心驚肉跳起來。
- 一想到虧空公款的事情、不知什麼時候會被發現、他便心驚肉跳起來。
- 半夜鈴聲突然響起、不知道會接到什麼樣的消息?他心驚肉跳地接起電話。
辨識
近義:忐忑不安、提心吊膽、膽戰心驚
反義:心安理得、泰然自若
參考詞語:「心驚肉戰、肉跳心驚、心飛肉跳、心驚肉顫」
典故說明
「心驚肉跳」原或作「心驚肉戰」、在元代雜劇《爭報恩》中可見。《爭報恩》以《水滸傳》故事為題材、第三折描述花榮等梁山泊好漢劫刑場救千嬌。當初陷害千嬌的丁都管二夫人得知千嬌被救、自己的所作所為即將東窗事發、心中驚惶、連忙收拾細軟準備逃走、然而愈是急著想逃、卻愈是覺得力不從心、說道:「不知怎麼、這一會兒心驚肉戰、這一雙好小腳兒、再走也走不動了。」這裡用「心驚肉戰」一語來形容心裡有不好的預感、以致六神無主、四肢發軟而無法行動。後世常使用的成語「心驚肉跳」語義與此近似、也是形容恐懼不安、心神不寧、如《紅樓夢》第一○五回:「賈政在外心驚肉跳、拈鬚搓手的等候旨意。」此處描述錦衣軍查抄寧國府、府裡天翻地覆、賈政卻只能在外頭、一面要注意府裡的動靜、一面又擔心自己被參奏的罪名、「心驚肉跳」一語即說明了他內心的極度煎熬。
書證
- 《濟公傳》第一八一回:「黃義也不好深說。給他嫂子把兩吊錢留下、自己回下鋪子。一夜就覺著心驚肉跳、不安。」
- 《醒世姻緣傳》第九回:「計老頭睡到四更天氣、只是心驚肉跳睡不著、直到五更將盡、方纔合眼。」
- 《精忠岳傳》第六○回:「張保聽了、好生疑惑、一連幾日、覺得心神恍惚、坐臥不甯。便對夫人道:『這幾日不知我為什麼、只管心驚肉跳!』」
- 《紅樓夢》第一○五回:「賈政在外心驚肉跳、拈鬚搓手的等候旨意。」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