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然醒悟過來。語本唐.高彥休《唐闕史.卷上.裴丞相古器》。 △「豁然大悟」、「豁然貫通」、「豁然開朗」
01.《三國演義》第七七回:「於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 02.《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六:「(東廊僧在)蒲團上靜坐了三晝夜,坐到那心空性寂之處,恍然大悟。」 03.《儒林外史》第一五回:「馬二先生恍然大悟:『他原來結交我是要借我騙胡三公子!幸得胡家時運高,不得上算。』」 04.《紅樓夢》第九五回:「(王夫人)便道:『這不用說了。他那玉原是胎裡帶來的一種古怪東西,自然他有道理。想來這個必是人見了帖兒照樣做的。』大家此時恍然大悟。」 05.《官場現形記》第一一回:「畢竟戴大理胸有邱壑,聽了此言,恍然大悟道:『是了,是了!我好好的一個缺,就葬送在他這幾句話上了!』」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二回:「我聽了這話,不覺恍然大悟。正是:回首前情猶在目,頓將往事一攖心。」
猛然醒悟過來。
參考詞語:「恍然始悟」
「豁然貫通」及「恍然大悟」都有領悟了解的意思。
「豁然貫通」側重於對事物全盤了解;「恍然大悟」側重於猛然醒悟的理解,通常帶有驚嘆的情緒。 |
豁然貫通 恍然大悟 ○ ㄨ 我親自到埔里參觀了手抄紙廠之後,對宣紙的製作過程才∼。 ㄨ ○ 這件事我本來弄不清楚,經他這麼一說,我才∼,當然不再反對。
「恍然大悟」原作「恍然始悟」。據唐人高彥休的《唐闕史.卷上.裴丞相古器》載,唐時裴丞相好古物,當時在曲阜有一個農人在耕田時挖到一個叫「盎」(一種大腹斂口的盆)的古鐵器,環腰隱約現出九個古篆。曲阜令無法辨識,就找了一個精通秦代八種書體的魯姓書生來看。書生說:「這些字是大篆,不是現在通行的文字。這九個字是:『齊桓公會於葵邱歲鑄』。」曲阜令就將這件春秋時代的古物獻給裴丞相,好古的裴丞相視之為寶物。有一天,裴丞相設宴和門生聚會,大家圍著看這件古寶,讚美之聲此起彼落,只有劉蛻認為那不是古寶,而是近代的贗品。裴丞相很不高興,要劉蛻說出理由。劉蛻說:「齊侯小白死後,諡號是「桓公」。他九合諸侯,完成霸業。葵邱之會是第八盟。當時齊侯尚健在,是不可能用諡號稱呼的。」裴丞相聽了,「恍然始悟」,令人把盎擊碎,和門生們繼續把酒言歡。「恍然大悟」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的「恍然始悟」演變而出,用來指猛然醒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