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才不遇
ㄏㄨㄞˊ ㄘㄞˊ ㄅㄨˋ ㄩˋ (變) ㄏㄨㄞˊ ㄘㄞˊ ㄅㄨˊ ㄩˋ
懷有才能卻際遇不佳、不受重用。※語或出《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
△「英雄無用武之地」
用法
懷有才能卻際遇不佳、不受重用。
用在「有才難施」的表述上。
例句
- 他一生懷才不遇、最後抑鬱以終。
- 他用詩歌來抒發他懷才不遇的感慨。
- 只有追求自我成就、人生才不會有懷才不遇之嘆!
- 他總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空有一身本領而無法發揮。
- 他雖然懷才不遇、但並沒有因此而氣餒、放棄自己。
- 許多成功人士、年輕時都曾經有過一段懷才不遇的歲月。
- 在這次的聚會上、可以看到許多懷才不遇的人士發洩滿腹牢騷。
- 他在學術界懷才不遇、轉換跑道之後、竟在媒體的領域裡呼風喚雨。
- 老王雖然很有才幹、卻在課長的位置上一待十幾年、真是懷才不遇。
- 小明在美國懷才不遇的遺憾、在返回臺灣後即一掃而空、成為各大企業的搶手人物。
辨識
近義: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
反義:人盡其才
參考詞語:「抱才不遇、懷才不偶」
「懷才不遇」及「英雄無用武之地」都有無法施展才能及本領的意思。 「懷才不遇」多用於強調不得志、境遇不佳、空有才能而無處施展;「英雄無用武之地」則多用於強調受制於環境等其他因素、而不能放手施展本領。
懷才不遇 英雄無用武之地 |
○ ○ 他總覺得自己∼、空有一身本領而無法發揮。 |
☓ ○ 在擁擠的大都市裡、跑車可說是∼。 |
典故說明
「懷才不遇」是指懷抱才能、卻不能遇到賞識的人或施展才能的時機。《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中、敘述一個名叫馬周的讀書人、才學志氣都遠勝他人、可惜孤貧無援、所以眼看著才能不如他的人個個都飛黃騰達、只有他「懷才不遇」、經常藉酒澆愁。後來「懷才不遇」就用來形容懷有才能卻際遇不佳、不受重用。
書證
- 元.劉將孫〈題古心先生墨跡後〉:「西林高抗絕俗之韻、古心浩蕩憐才之心。千載之下、懷才不遇者、尚可悽然而自慰也。」
- 《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偏則自家懷才不遇。」(源)
- 清.俞達《青樓夢.題綱》:「言當世滔滔、斯人誰與?竟使一介寒儒、懷才不遇。」
《成語典》版本編號:2020_20241226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