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送給我桃子,我回贈李子。語本《詩經.大雅.抑》。後用「投桃報李」比喻朋友間友好往來或相互贈答。 △「禮尚往來」
01.宋.朱熹《詩集傳.卷一八.大雅.抑》:「既戒以脩德之事,而又言為德而人法之,猶投桃報李之必然也。」 02.明.無名氏《運甓記》第四○齣:「叫陶旺取白金二十兩,送與媽媽,深愧投桃報李,少資伊晨昏薪水。」 03.《野叟曝言》第三九回:「投桃報李,雖怪不得大姐姐;然作此隱語,未免過於深刻。」 04.清.康有為《大同書.辛部.四禁》:「夫投桃報李,欠債償錢,此為公理之至,無可逃於天地之間也。」 05.清.程麟《此中人語.卷一.死禿》:「上海馮觀察處書記某,與寺院某僧相善,投桃報李,不啻忘形。」
比喻朋友間友好往來或相互贈答。
近義:禮尚往來
反義:水火不容
參考詞語:「報李投桃、投珠報玉、桃來李答」
《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採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五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共三百零五篇,分為風、雅、頌三大類,為文學總集之祖,也是當時北方文學的代表。「雅」有嚴正、高貴的意思,所以雅樂亦即正樂,有別於民間歌謠。〈大雅〉是用於朝會的樂歌,〈小雅〉則是用於宴饗的樂歌,此為大小雅的區別。〈抑〉一詩出自〈大雅〉,相傳是春秋衛武公所作,用以自勵之詩。周公平定武庚之亂後,封康叔於衛,建立衛國。康叔的八世孫姬和因為攻滅西戎有功,受周平王賜爵,是為衛武公。衛武公治理國家的態度十分開明,總是廣納百官的意見,做為施政的參考,因此得到衛國人民的愛戴,讓衛國成為春秋初年的大國。衛武公在詩中自勉道:「人民都效法你的德行,所以你要使你的行為又善良又美好。你要謹慎行為,不失於禮儀,不踰越本分,不害於道理,那麼就很少人不以你做為準則了。因為人家送給我桃子,我回報他李子,這是很合理的。如果有人說小羊的頭上生了角,那就是在欺騙人了。」後來「投桃報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朋友間友好往來或相互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