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波浪,使之更加壯觀。語本南朝宋.鮑照〈觀漏賦〉。比喻推動鼓勵。亦用於比喻從旁鼓動,使事態擴大。
01.隋.王通《中說.卷上.問易篇》:「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02.《朱子全書.卷六三.治道一.王伯》:「況此等議論,正是推波助瀾,縱風止燎,使彼益輕聖賢而愈無忌憚,又何足以關其口而奪其氣乎?」 03.宋.朱熹〈答呂伯恭書〉:「近年文字姦巧之弊熟矣,正當以渾厚朴素矯之,不當崇長此等,推波以助瀾也。」 04.《朱子語類.卷四七.論語.陽貨篇》:「最苦是世間所謂聰明之人,卻去推演其說,說到神妙處。如王介甫、蘇東坡,一世所尊尚,且為之推波助瀾多矣。」 05.明.葉盛《水東日記.卷三六.詩林廣記參評》:「義山固是用事深僻之開先,楊大年諸公亦推波助瀾矣。」
比喻推動鼓勵。&比喻從旁鼓動,使事態擴大。
參考詞語:「吹波助瀾」
原作「吹波助瀾」。南朝宋詩人鮑照,文詞贍逸,詞采華麗,文章中常表現出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典源所收的內容,節錄自〈觀漏賦〉,是他看到計時的刻漏,一時興起的感嘆之作。其中「時不留乎激矢,生乃急於走丸。既河源之莫壅,又吹波而助瀾」四句的大意是:時間的消逝就像激射而出的箭一樣快,而人事轉變比滾動的丸珠還迅速。如同河流的源頭不會阻塞,又因為風吹的關係,掀起更大的波浪。後來「推波助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推動鼓勵;亦用於比喻從旁鼓動,使事態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