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詞語:「掩耳盜鈴」
此處所列為「掩耳盜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掩耳盜鈴」之「鈴」、典源作「鍾」。「鍾」同「鐘」。春秋時、晉國的范吉射被智伯消滅後、有人在他家中看到一口鐘、想把他偷走。可是這鐘實在是太大了、根本無法背走、於是就打算把鐘敲碎後再一塊一塊的拿走。可是一動手敲、鐘便發出洪亮的響聲。他怕這鐘聲會引來他人的搶奪、於是急忙將自己雙耳摀住、以為這樣自己聽不見、那麼別人也就聽不到了。後來這個愚蠢行為的故事被濃縮成「掩耳盜鈴」、用來比喻自己欺騙自己且妄想藉以瞞騙他人。出現「掩耳盜鈴」的書證如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二.列朝.朝覲官進獻》:「夫既曰官銀、那有無礙之理、真掩耳盜鈴也。」然而從古書裡的記載、卻不難看出早期文獻的「鈴」都是作「鐘」、例如北齊.劉晝《劉子.卷二.慎獨》用的就是「盜鐘掩耳」、《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又省作「盜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