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起眉毛,吐出胸中的悶氣。形容擺脫長期壓抑後的暢快神情。語出唐.李白〈與韓荊州書〉。
01.唐.李白〈與韓荊州書〉:「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耶?」(源) 02.明.張景《飛丸記》第一七齣:「偏我無端挫過杏園期,恨春花兩度飛,那有日揚眉吐氣貫虹霓。」 03.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齣:「這些含冤的孝子忠臣,少不得還他個揚眉吐氣。」 04.《隋唐演義》第一一回:「愁他則甚?若有變動,吾與兄正好揚眉吐氣,幹一番事業。難道還要庸庸碌碌的過活?」 05.《紅樓夢》第七五回:「想來咱們這樣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螢火,一日蟾宮折桂,方得揚眉吐氣。」 06.《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這個揚眉吐氣,那個掩目垂頭,鼓舞一番,嘆息一番。」
形容擺脫長期壓抑後的暢快神情。
近義:出人頭地
反義:垂頭喪氣
參考詞語:「伸眉吐氣、吐氣揚眉、揚眉伸氣、氣吐眉揚」
韓朝宗是唐玄宗時的一名官員,因為曾任荊州長史,人稱「韓荊州」。他十分樂於提拔後進,經常向朝廷推薦有能力的年輕人,當時的讀書人都希望能進入他的門下,期盼有朝一日為朝廷所用。唐代有名的詩人李白也和其他人一樣,希望能受到韓荊州的重視,於是毛遂自薦,寫了封自我推薦的信給他,說韓公地位崇高,聲譽極佳,大家都以韓公的評價為用人標準,所以表明自己有心效力,希望韓荊州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揚眉吐氣」,擺脫抑鬱許久的境況,有得志顯貴的一天。後來「揚眉吐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擺脫長期壓抑後的暢快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