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出一個頭。後指超越他人,獨露頭角。#語本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其三○。 △「出類拔萃」
01.明.陸采《懷香記》第三七齣:「書生俊傑真天縱,出人頭地建奇功。」 02.《喻世明言.卷三○.明悟禪師趕五戒》:「勉強送他學堂攻書,資性聰明,過目不忘,吟詩作賦,無不出人頭地。」 03.《醒世恆言.卷一七.張孝基陳留認舅》:「(過善)又因兒子不肖,越把女兒值錢,要擇個出人頭地的,贅入家來,付託家事。」 04.《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韶光短淺,趙聰因為嬌養,直挨到十四歲上,纔讀完得經書,趙六老還道是他出人頭地,歡喜無限。」 05.《鏡花緣》第二八回:「他恐鄰國再把音韻學去,更難出人頭地,因此禁止國人,毋許私相傳授。」
超越他人,獨露頭角。
近義:出類拔萃、佼佼不群、卓爾不群、推群獨步、超群絕倫、頭角崢嶸、鶴立雞群
北宋仁宗嘉祐年間,當時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歐陽修擔任科舉考試的主考官。當他閱卷時,看到了蘇軾的文章,十分驚喜,認為這蘇軾是個難得的人才,想將他名列第一。因為當時考卷是密封的,並不知是何人所作。歐陽修雖然非常讚賞這篇文章,但又覺得看起來很像是他朋友曾鞏的文筆,為了避嫌,就把這份考卷定為第二名。放榜後,蘇軾去拜見歐陽修時,才知是誤會一場。歐陽修很欣賞蘇軾的才氣,他寫給好友文學家梅堯臣的信中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就是說歐陽修覺得蘇軾實在很有才氣,應該給蘇軾讓路,不要阻擋他的前程,讓他能超出自己的成就。後來蘇軾在歐陽修的提拔下,成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出人頭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超越他人,獨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