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已枯朽之事物加以摧毀,比喻摧毀虛弱勢力極為容易。語本《漢書.卷一三.異姓諸侯王表》。後用「摧枯拉朽」比喻極容易做到,毫不費力。
01.《晉書.卷七○.甘卓列傳》:「溯流之眾,勢不自救,將軍之舉武昌,若摧枯拉朽,何所顧慮乎!」 02.《宋史.卷二五八.曹彬列傳》:「太宗曰:『今吾欲北征,卿以為何如?』彬曰:『以國家兵甲精銳,翦太原之孤壘,如摧枯拉朽爾,何為而不可?』」 03.《水滸傳》第一○九回:「舞動梨花鎗、鞭鋼鎗、方天畫戟、日月雙刀、鋼鎗、短刀,殺散左哨軍兵,如摧枯拉朽的,直衝進來。」 04.明.張鳳翼《灌園記》第三齣:「以我之強,視燕之弱,真摧枯拉朽,發蒙振落,何足為慮?」 05.《醒世恆言.卷三四.一文錢小隙造奇冤》:「田牛兒叫聲:『來的好!』提起升籮般拳頭,揀著個精壯村夫,趕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了一個硬的,其餘便如摧枯拉朽了。」 06.《隋唐演義》第三六回:「故今爰整干戈,正天朝之名分;大彰殺伐,警小醜之跳梁。以虎賁之眾,而下臨蟻穴,不異摧枯拉朽;以彈丸之地,而上抗天威,何難空幕犁庭?」
比喻極容易做到,毫不費力。
反義:堅不可摧
參考詞語:「拉朽摧枯、拉枯折朽、摧朽拉枯、摧枯折腐」
「摧枯拉朽」指將已枯朽之事物加以摧毀,是十分容易的事。此語見於班固的《漢書》。班固認為秦朝滅亡,是因為實行焚書坑儒、箝制思想、燒毀兵器等措施,又集權中央,沒有諸侯可以鞏固保衛疆土。於是在建國初期,記取秦朝教訓,分封韓信、彭越、英布等軍功卓越的人為異姓諸侯王,以鞏固政權,這也是漢朝在沒有領土和缺乏武器的情況下,短短五年之內能夠成就帝業的原因。正所謂,在堅硬的金石上雕刻很難,摧毀虛弱勢力極為容易,是受形勢所影響。後來「摧枯拉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極容易做到,毫不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