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撥亂反正

ㄅㄛ ㄌㄨㄢˋ ㄈㄢˇ ㄓㄥˋ
  1. 除去混亂局面,恢復正常的秩序。語本《公羊傳.哀公十四年》。
    [例]出色的政治家,就是在社會動亂時候,能夠撥亂反正。

撥亂反正

ㄅㄛ ㄌㄨㄢˋ ㄈㄢˇ ㄓㄥˋ
  1. 語本《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除去禍亂歸於正道。《漢書.卷二二.禮樂志》:「漢興,撥亂反正,日不暇給。」也作「撥亂反治」、「返正撥亂」。

撥亂反正

ㄅㄛ ㄌㄨㄢˋ ㄈㄢˇ ㄓㄥˋ

扭轉亂象,歸於正道。語出《公羊傳.哀公十四年》。

用法

扭轉亂象,歸於正道。

用在「改變亂象」的表述上。

例句

  1. 身為一個領導者,負有撥亂反正的職責。
  2. 經過撥亂反正之後,憲政體制終於走上了正軌。
  3. 表揚好人好事,對於社會風氣有撥亂反正的正面效果。
  4. 面對混亂的價值觀,我們應該撥亂反正,而非同流合汙
  5. 不論哪個時代,在國家多難時總會有一些英雄出來撥亂反正。
  6. 此時正是國家存亡危急之秋,我們都肩負著撥亂反正的嚴峻任務
  7. 現今人心渙散,紀律鬆弛,急須有志之士撥亂反正,進行全面整頓。
  8. 出色的政治家,應該在社會動亂時候撥亂反正,而非相互打口水戰。

辨識

近義:力挽狂瀾撥亂興治

參考詞語:「撥亂反治、匡亂反正、反正撥亂

典故說明

《春秋》是孔子根據魯國的歷史修訂而成的一本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終於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內容主要記載春秋時代,各諸侯國間聘問、會盟戰爭等政治事件,也有關於日食、水災、大旱等自然現象。孔子作此書,開私人修史之先,但並不純為紀載史事,而是將個人褒貶巧妙地寄託於遺詞用字間,以切要的言論呈顯對政治及社會問題的看法。春秋時代,各國分立,攻伐與征戰從未停止,孔子藉《春秋》強烈表達他對周王室的尊奉,以及大一統的主張,所以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中便有一段話:「君子曷為為《春秋》?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意思是說:孔子作《春秋》,為的是扭轉亂世,使政治社會回歸於正道,就此來看,沒有比《春秋》更能切合義理的了。後來「撥亂反正」被用來指扭轉亂象,歸於正道

書證

  1. 《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撥亂世,反諸正,莫近諸《春秋》。」(源)
  2. 《孔叢子.與從弟書》:「忿俗儒淫辭冒義,有義欲撥亂反正,由來久矣。」
  3. 《漢書.卷六.武帝本紀》:「贊曰:『漢承百王之弊,高祖撥亂反正,文景務在養民,至于稽古禮文之事,猶多闕焉。』」
  4. 漢.桓寬《鹽鐵論.詔聖》:「高皇帝時,天下初定,發德音,行一切之令,權也,非撥亂反正之常也。」
  5. 《舊唐書.卷八○.褚遂良列傳》:「遂良言於太宗曰:『陛下撥亂反正,功超前烈,將告成東嶽,天下幸甚。……』」
  6. 五代漢.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科第之設,沿革多矣。文皇帝撥亂反正,特盛科名,志在牢籠英彥。」
  7.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一九齣:「近聞得朝中奸相弄權,朋黨誤國,此正臣子撥亂反正之時。」
  8. 《喻世明言.卷三二.遊酆都胡母迪吟詩》:「今天運將轉,不過數十年,真人當出,撥亂反正。」

在其他地方搜尋「撥亂反正」

有提到「撥亂反正」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