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的破舊掃把,卻珍愛如寶。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語本《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
01.《古儷府》卷九引唐.李善〈道注文選表〉:「伏惟陛下經緯成德,文思垂風。孰可撮壤崇山,道涓宗海。臣蓬衡蕞品,樗散陋姿。……故勉十舍之勞,寄三餘之暇,弋釣書部,願言註輯。殺青甫就,輕用上聞。敝帚自珍,緘石知繆。敢有塵於廣內,庶無遺於小說。」 02.宋.陳著〈次韻戴帥初除夕并寄弟觀〉詩二首之二:「敝帚自珍從眾笑,破皮非怪亦多嗔。柴門一任風開閉,靜看爭春車馬塵。」 03.宋.石敏若〈賀劉太師啟〉:「伏念某結約無奇,間關少予。病樗何用?亦參萬國之春,敝帚自珍,孰辨千金之享!」 04.明.婁堅〈祭沈廷望文〉:「敝帚自珎(珍),荊璞未剖而侵;尋以俱衰,惜所遭之不偶。」
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
近義:敝屣自珍
反義:視若草芥、棄如敝屣
參考詞語:「享帚自珍、千金敝帚、弊帚千金、弊帚自珍、敝帚千金」
敝,音ㄅㄧˋ。破舊的意思。不可寫作「蔽」。
據《東觀漢記.卷一.光武帝紀》載,新莽敗亡之後,光武帝劉秀即位繼承漢朝天下,這時公孫述也在蜀自立為王,由於屢次招降不成,因此光武帝就派吳漢率軍攻打公孫述。光武帝十二年十一月,吳漢的軍隊攻到成都城門下。公孫述不敵,被刺傷,扶著車子退回軍營,當晚就過世了。隔天其手下部將即向吳漢投降,吳漢卻下令誅殺公孫述的妻子兒女,將他的首級傳送回洛陽,並且放縱士兵在城中燒殺虜掠。光武帝聽到這個消息,下詔譴責吳漢。當時吳漢的副將劉禹也對他說:「成都城裡的老弱婦孺數以萬計,一旦放任士兵縱火搶奪,後果將不堪設想,光是聽到就讓人鼻酸。在一般人家裡儘管是殘破不堪的掃帚,也會當作價值千金的寶物來珍惜!何況他們都是我大漢的子民,你怎麼忍心這麼做?古籍中也記載:春秋時人秦西巴,因為不忍心看母鹿傷心,於是偷偷放走主人獵得的小鹿,結果主人知道後很生氣的把他趕走;戰國魏將樂羊攻打中山國時,正好他的兒子在中山國,中山國君就殺了他兒子並做成肉羹送給他,為了向魏文侯表示自己的忠心,他吃下肉羹。由這二個故事來看,誰比較仁慈呢?如果放縱兵士胡作非為,那就失去斬殺將領撫慰百姓的仁義之心了。」後來「敝帚自珍」這句成語,就從劉禹話中「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卻因為是自己所擁有,故非常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