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暗箭傷人」。見「暗箭傷人」條。01.宋.劉炎《邇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源)
參考詞語:「暗箭傷人」
此處所列為「暗箭傷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暗箭傷人」原作「暗箭中人」。劉炎是南宋時的理學家之一、當時理學以朱熹和陸九淵為首、門戶分立、相互爭論。劉炎卻能摒除門戶之見、擷取各家之長、不流於意氣口舌之爭。他著有《邇言》一書、取《詩經.小雅.小旻》詩句「維邇言是聽、唯邇言是爭」之意、以淺近的言語、來闡述理學精微的道理。在這段文字中、劉炎詳細說明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他認為小人經常在背後發表中傷他人的言論、就像暗中放冷箭來傷害人一樣、這兩種行為都可以造成他人痛徹心扉的可怕傷害。而君子的為人光明磊落、認為與其用陰險的手段得勝、寧可用光明正大的手段來一較高下、即使失敗了也沒有怨言。後來「暗箭傷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暗中用陰險的手段中傷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