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指事實極為明顯,眾所周知。語本漢.徐幹《中論.卷上.貴驗》。
01.元.李翀《日聞錄》:「日月東出而西沒,有目者所共睹。」 02.清.錢謙益〈與王貽上書〉四首之一:「如青雲在天,有目共睹。」 03.清.陳確〈天地〉詩:「聖途自坦蕩,有目宜共睹。曷為繁其詞,終日鮮托步!」
指事實極為明顯,眾所周知。
參考詞語:「有目共見、有目咸睹、有眼共見」
睹,看見。「有目共睹」原意指凡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漢朝徐幹在《中論.卷上.貴驗》一文指出,做人說話要有信用。想要別人信任自己,則要少說多做,確實履行自己所說過的話。時日一久,事情就變得顯明;事實顯明,則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見,有耳朵的人都聽的到,豈可用不實的言辭騙人!後來「有目共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事實極為明顯,眾所周知。如元代李翀《日聞錄》:「日月東出而西沒,有目者所共睹。」是說太陽和月亮從東邊出來西邊落下的自然規律,極為明顯,眾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