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都快望穿了,形容盼望極其深切。※#語或本唐.杜甫〈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詩。 △「望穿秋水」
01.明.西湖居士《明月環》第一六齣:「他枉自賊義敗倫,我小姐全節保名,若不是當面質證,你與小姐懷疑兩下生嫌釁,小姐望眼欲穿,老身去回覆小姐去也。」 02.清.洪亮吉〈袁大令以辛亥除日復作告存詩七首索和戲加二絕奉答〉詩其四:「告存纔接七篇詩,此語賓朋喜可知。誰識仙山樓閣裡,有人望眼欲穿時。」 03.清.王韜《淞濱瑣話.卷一一.瑤池仙夢記下》:「癡立門外,俟其回來,流連移晷,望眼欲穿,而竟杳然。」
形容盼望極其深切。
參考詞語:「望眼將穿、望眼應穿、望眼穿」
杜甫,字子美,唐河南鞏縣人,是唐代文學史上了不起的詩人。他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各地,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客居長安十年,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而過著貧困的生活。安史亂後,杜甫投奔肅宗,任左拾遺,後因直諫被貶華州,不久棄官移居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旁,世稱「浣花草堂」。後來投靠劍南節度使嚴武,擔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因稱為杜工部。嚴武死,他失去憑藉,又再度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後來他攜家離開四川欲投靠親戚,途中病卒於岳陽,享年五十八歲。有《杜少陵集》。這首〈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詩,是杜甫送好友賈至及嚴武的詩。當時賈至因事被貶岳州司馬,嚴武也因事被貶巴州刺史,杜甫藉此詩表示對友人遭貶的惋惜。詩中並且自傷失官窮老的淒涼,與舊友分散各地的苦悶,因此每日盼望與老友相見,眼睛都快望穿了。詩中的「眼穿」和「腸斷」都是一種夸飾的修辭技巧,「腸斷」表示極度的傷心,「眼穿」表示極度的盼望。後來「望眼欲穿」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盼望極其深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