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樂不可支

ㄌㄜˋ ㄅㄨˋ ㄎㄜˇ ㄓ
  1. 形容快樂到了極點。語出《後漢書.卷三十一.張堪傳》。
    [例]老師宣布明天要出去遠足,全班同學都樂不可支!

[反]悲不自勝痛不欲生

樂不可支

ㄌㄜˋ ㄅㄨˋ ㄎㄜˇ ㄓ
  1. 形容快樂到了極點。《後漢書.卷三一.張堪傳》:「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鏡花緣》第八四回:「蘭言夫子聽了寶雲夫子之話,正中心懷,樂不可支,如何肯去攔阻。」

樂不可支

ㄌㄜˋ ㄅㄨˋ ㄎㄜˇ ㄓ

快樂到無法受得住、形容快樂到了極點。語出《東觀漢記.卷一五.張堪列傳》。 喜不自勝」、「樂不可言

用法

形容快樂到了極點。

用在「喜悅歡樂」的表述上。

例句

  1. 老師宣布今天小考取消、全班同學都樂不可支!
  2. 老闆給他加薪、他樂不可支地趕回家告訴妻子。
  3. 看到自己榜上有名時、小妹樂不可支地蹦跳起來。
  4. 一看自己手上的彩券號碼全中、他簡直是樂不可支。
  5. 一到了遊樂區、同學們像脫韁之馬、玩得樂不可支。
  6. 劉姥姥進大觀園、逗得眾小姐樂不可支、想笑又不敢笑。
  7. 沒想到門票收入會這麼好、老闆樂不可支地笑得嘴都合不攏。
  8. 看到小丑滑稽逗趣的動作、全場觀眾都樂不可支、笑聲不絕。
  9. 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隊棒棒開花、球迷皆樂不可支、幾乎到瘋狂的地步。

辨識

近義:手舞足蹈喜不自勝樂不可言興高采烈歡欣鼓舞

反義:苦不堪言柔腸寸斷悲不自勝痛不欲生

「樂不可支」及「喜不自勝」都有極度愉悅的意思。 「樂不可支」側重於歡愉、快樂的心情;「喜不自勝」側重於快慰、喜悅的感情。

樂不可支 喜不自勝
○ ☓ 看到小丑滑稽逗趣的動作、全場觀眾都∼、笑聲不絕。
☓ ○ 多年的追求、今天終於如願以償、娶了美人歸、自然是∼。

支、音ㄓ。支撐、受得住的意思。不可寫作「枝」。

典故說明

張堪、字君游、東漢南陽宛人。六歲到長安讀書、以研究梁丘《易》學為主、因為才學高、在京師人稱「聖童」。光武帝初即位時、受命與大司馬吳漢一起討伐在蜀自立為王的公孫述、後來公孫述戰死、蜀國投降。吳漢以張堪為先遣進入成都、安撫官吏百姓。他將公孫述所收藏的珍珠寶玉、全部登錄簿冊裡上呈朝廷、並未將之據為己有。他為官清廉、卸任離職時、只帶著簡單的布包袱、乘坐破舊的車子離開。之後和杜茂一起在高柳這個地方打敗匈奴、官拜漁陽太守。任內將漁陽這個地方治理得很好、百姓都願意聽從他的指揮。開墾稻田八千餘頃、教導百姓耕種技術、使得百姓的生活變得富裕起來。於是民間就流傳起這麼一首童謠:「桑樹沒有附帶小枝芽、禾麥都結兩株穗。張堪當官執政、人民生活富有都快樂極了。」後來「樂不可支」被用來形容快樂到了極點。

書證

  1. 《東觀漢記.卷一五.張堪列傳》:「童謠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張君為政、樂不可支。』」(源)
  2. 《周書.卷四二.蕭大圜列傳》:「有朋自遠、揚搉古今。田畯相過、劇談稼穡。斯亦足矣、樂不可支。永保性命、何畏憂責。」
  3. 《鏡花緣》第五四回:「話說林之洋見船隻攛進山口、樂不可支、即至艙中把這話告知眾人、莫不歡喜。」
  4.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五回:「他的東家聽了、便打著揚州話落落的叫了兩聲、果然是開口的、便樂不可支。」
  5. 《三俠五義》第三回:「誰知到後來、無論甚麼書籍俱是如此、教上句便會下句、有如溫熟書的一般、真是把個老先生喜的樂不可支。」

在其他地方搜尋「樂不可支」

有提到「樂不可支」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