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水滸傳》第六三回:「蔡福聽了,心中暗喜。如此發放,正中下懷。」(源) 02.《醒世恆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報仇》:「見吳金老婆像個愛吃棗兒湯的,豈不正中下懷,一路行奸賣俏搭識上了。兩個如膠似漆,反多那老公礙眼。」 03.《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六:「目前見師父官提了去,正中下懷,好不自繇自在。」 04.《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九:「廟巫看見暈去不醒,正中下懷,落得大言恐嚇。」 05.《鏡花緣》第八回:「林之洋道:『俺因連年多病,不曾出門。近來喜得身子強壯,販些零星貨物到外洋碰碰財運,強如在家坐吃山空。這是俺的舊營生,少不得又要吃些辛苦。』唐敖聽罷,正中下懷。」 06.《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鄧九公本就嚷了半天,聽了這話,正中下懷,忙說:『很好,偺們也該喝兩盅去了。』」 07.《孽海花》第三一回:「彩雲本在那裡為難這事,聽了這話正中下懷。」 08.《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四回:「今聽得太太吩咐打,正中下懷,連忙答應一聲,便跑到門外,問馬夫要了馬鞭子來,對準丫頭身上,用盡平生之力,一下一下抽將下去。」
形容恰好符合自己的心意。
參考詞語:「恰中下懷、正中其懷、正中己懷」
「正中下懷」的「下懷」乃謙稱自己的心意。例如《紅樓夢》第一○回提到賈珍因為媳婦秦氏生病,請了一位大夫張先生來看病,賈珍說:「就請先生進去看看兒婦,仰仗高明,以釋下懷。」意思就是說仰仗先生高明的醫術,來消解我內心的疑慮。而「正中下懷」一語則是表示別人意見恰好符合自己的心意。這句成語常見於小說,例如《水滸傳》第六三回提到盧俊義和石秀一起身陷官府,梁山泊好漢們知道後,寫了多封信給梁中書。梁中書找來王太守,兩人商量後,想加以嚴處或立即縱放都不妥。因此交代牢頭蔡福暫時緊中帶寬地加以看管。蔡福本來就想結識梁山泊好漢,一聽上級不但不立即斬殺,還如此寬容處理,「正中下懷」。「正中下懷」亦作「正中己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