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步步為營

ㄅㄨˋ ㄅㄨˋ ㄨㄟˊ ㄧㄥˊ
  1. 形容小心謹慎,防備周全。
    [例]他因初次創業,所以凡事都步步為營,不敢掉以輕心。

步步為營

ㄅㄨˋ ㄅㄨˋ ㄨㄟˊ ㄧㄥˊ
  1. 軍隊前進一程,就建立一個營壘,嚴防敵人攻擊。比喻小心謹慎,防備周全。《三國演義》第七一回:「黃忠即日拔寨而進,步步為營;每營住數日,又進。」

步步為營

ㄅㄨˋ ㄅㄨˋ ㄨㄟˊ ㄧㄥˊ

軍隊前進一程,就建立一個營壘,嚴防敵人攻擊語或出《三國演義》第七一回。後用「步步為營」比喻行動謹慎,防備周全。

用法

比喻行動謹慎,防備周全。

用在「小心謹慎」的表述上。

例句

  1. 高手對奕必然步步為營,不會輕率出手的。
  2. 這場考試太重要了,我們得步步為營,小心應付。
  3. 他因初次創業,所以凡事都步步為營,不敢掉以輕心。
  4. 要經過這片狂風沙,得採用步步為營的辦法,一步步往前進。
  5. 棋到中盤時,他突然一反原本步步為營的穩重作風,大出險著。
  6. 此次戰役所以能得勝,除誘敵戰略成功外,我軍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更是主因。
  7. 帶領著突擊隊員,步步為營,小心翼翼地向匪穴推進,終於殲滅了這些狡猾的敵人。
  8. 到達目的地時,隊長下令全體隊員提高警覺,步步為營,必求將屋子裡的匪徒一網打盡。
  9. 數學老師要求我們演算題目時,必須像作戰一樣,小心謹慎,步步為營,才不會因一時的疏忽而發生錯誤。

辨識

近義:穩紮穩打

反義:橫衝直撞

步,音ㄅㄨˋ。「步步」指逐步。不可寫作「部」。

典故說明

「步步為營」是指軍隊前進,每一段落,即設立據點,以防敵人攻擊。「步步」就是每一步,強調小心謹慎的態度。這句成語原本是種用兵之法,可以在《三國演義》第七一回看到例子。這一回的情節寫到:魏國與蜀國彼此交戰數次,互有勝敗。在一次戰役中,蜀軍派黃忠及法正駐守於天蕩山,打算攻取定軍山,且劉備親自領兵欲攻下漢中;而曹軍方面,則派了夏侯淵、張郃應戰,曹操也親自出兵征討劉備。在黃忠和法正屯兵於定軍山口時,數次向夏侯淵挑戰,但夏侯淵一直堅守不出。有一天,士兵通報黃忠,說曹兵下山來挑釁,黃忠欲出兵迎戰,部將陳式則自告奮勇,願意出兵抵擋。於是陳式領兵出山口,與曹兵夏侯尚交戰,沒多久,夏侯尚詐敗而逃,陳式繼續追討,到半路時,忽然被山上丟下的木頭、石塊打傷,軍隊無法前進。正想撤兵時,夏侯淵突然從後頭帶兵出現,以致陳式無法抵擋,就被夏侯淵給俘虜了。這時,有人將陳式被擒的消息通報黃忠,黃忠趕緊和法正商議。法正認為夏侯淵為人輕浮急躁,憑恃著膽量,但卻沒什麼謀略,不妨藉此激勵士兵,拔營後出發,步步為營,每前進一程,就建立一個營壘,嚴防敵人攻擊,以此引誘夏侯淵出戰,設法擒抓他,這是變被動為主動的作法。於是黃忠就照法正的建議進行。果然,夏侯淵聽聞消息,就要出兵應戰,但張郃卻勸阻他,認為這是敵方的計謀,千萬不能出戰。夏侯淵急欲建功,不聽從張郃的建議,命令夏侯尚引兵出戰。黃忠與夏侯尚交鋒,夏侯尚敗仗,被黃忠抓回了寨中。後來「步步為營」就用來比喻行動謹慎,防備周全。

書證

  1. 《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淵為人輕躁,恃勇少謀。可激勸士卒,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而擒之。」(源)
  2. 明.張岱《石匱書後集.卷一.烈帝紀》:「白廣恩曰:『我師困,宜駐師分據要害,步步為營,以薄賊易耳。』」
  3. 《明史.卷二三八.李成梁列傳》:「四月十八日,倭棄王京遁,如松與應昌入城,遣兵渡漢江尾倭後,將擊其惰歸。倭步步為營,分番迭休,官軍不敢擊。倭乃結營釜山,為久留計。」

在其他地方搜尋「步步為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