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殺身成義

ㄕㄚ ㄕㄣ ㄔㄥˊ ㄧˋ
  1. 正義而犧牲生命。參見殺身成仁」條。《北史.卷三二.崔鑒等傳.論曰》:「模雄壯之烈,楷忠貞之操,殺身成義,臨難如歸。」

殺身成義

ㄕㄚ ㄕㄣ ㄔㄥˊ ㄧˋ

即「殺身成仁」。見「殺身成仁」條。01.《晉書.卷四八.閻纘列傳》:「假令如今,呂后必謂昌已反,夷其三族,則誰敢復為殺身成義者哉!」02.《梁書.卷三四.張緬列傳》:「譬彈冠而振衣,猶自別於泥滓;且殺身以成義,寧露才而揚己。」

辨識

參考詞語:「殺身成仁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殺身成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殺身成仁」是指為了成全仁德而犧牲性命。這句話出自於《論語.衛靈公》篇孔子所說的一段話。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志士仁人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做出違背仁德的事,反而會為了護衛仁德的標準而犧牲性命。為什麼孔子會如此強調」的重要呢?因為「」就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美好的關係」,在家裡面就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關係;擴大社會上,就是君臣有禮、朋友有義的關係。這種關係就是倫常,所以孔子說:「君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論語.學而》)「」從個人修身做起,最後擴充成為維繫家庭和社會的力量。這種力量發揮到極致,就是「大同世界」的達成。因此為了維繫「」的標準,君子是可以犧牲性命的。孟子把孔子的「」用「」來解釋,「」就是公益,往往和個人私利是衝突的。孟子說:「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當「」和「」不可兼得的時候,為了公益,是要「捨生取義」的。性命雖是個人最大的私利,但是為了社會國家的利益,必要時可以犧牲。這正和「殺身成仁」的精神一樣,也正是傳統儒家的堅持修身原則。

書證

  1. 《晉書.卷四八.閻纘列傳》:「假令如今,呂后必謂昌已反,夷其三族,則誰敢復為殺身成義者哉!」
  2. 《梁書.卷三四.張緬列傳》:「譬彈冠而振衣,猶自別於泥滓;且殺身以成義,寧露才而揚己。」

在其他地方搜尋「殺身成義」

有提到「殺身成義」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