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宇軒昂」之「氣」,典源作「器」,也有氣度之意。「氣宇」,指人的胸襟、氣度。語本晉.王隱《晉書》。「軒昂」,形容意態不凡。語出《三國志.卷四六.吳書.孫破虜討逆傳.孫堅》。「氣宇軒昂」形容神采飛揚,氣度不凡。
01.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三:「林中書、彥振攄,氣宇軒昂,有王陵之少戇。」 02.《醒世恆言.卷二八.吳衙內鄰舟赴約》:「不一時,請一個太醫來。那太醫衣冠齊楚,氣宇軒昂,賀司戶迎至艙中,敘禮看坐。」 03.《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花燭之後,朝霞見韓生氣宇軒昂,丰神俊朗,才貌甚是相當。」 04.明.無名氏《白兔記》第三二齣:「思前日有個打獵的,他說九州按撫兒,見他氣宇軒昂,誰想是吾嫡子。」 05.《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莊紹光見蕭昊軒氣宇軒昂,不同流俗,也就著實親近。」 06.《三俠五義》第三一回:「展爺留神細看來人,見他一張紫面皮,一部好鬍鬚,面皮光而生亮,鬍鬚潤而且長,身量魁梧,氣宇軒昂。」
形容神采飛揚,氣度不凡。褒義。
參考詞語:「器宇軒昂、意氣軒昂、軒昂氣宇」
「氣宇軒昂」係由「氣宇」與「軒昂」二詞語組合而成。「氣宇」見於晉.王隱《晉書》,稱三國時吳國大臣薛瑩的兒子薛兼「清素有器宇」。「器」原本是器皿的總稱,引申為度量、氣量之意,而「宇」本屋宇之稱,借指人的氣質、風度。意思是說薛兼品德高潔,儀表堂堂,氣度非凡。「軒昂」則見於《三國志.卷四六.吳書.孫堅傳》,敘述東漢末年,邊章、韓遂等人在涼州作亂,當時任中郎將的董卓討伐不力,朝廷只好另派張溫和孫堅前去平亂。董卓不但打仗沒有盡力,又對張溫的召見傲慢無禮;孫堅看不過去,便對張溫數責董卓三項罪狀:對上不敬、沒有盡忠職守,又「軒昂自高」、態度傲慢,因此建議以軍法處斬。「軒」、「昂」都有「高」的意思,在此形容董卓高傲無禮的態度;後也用來形容人氣度不凡。「氣宇軒昂」合用後,多用來形容神采飛揚,氣度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