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洗心革志

ㄒㄧˇ ㄒㄧㄣ ㄍㄜˊ ㄓˋ
  1. 改變舊有的心思及志向。比喻改頭換面,澈底悔悟。《晉書.卷五五.潘岳傳》:「皆延頸以視,傾耳以聽,希道慕企,洗心革志。」也作「洗心革意」。

洗心革志

ㄒㄧˇ ㄒㄧㄣ ㄍㄜˊ ㄓˋ

猶「洗心革面」。見「洗心革面」條。01.《晉書.卷五五.潘岳列傳》:「皆延頸以視,傾耳以聽,希道慕業,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風,歌來蘇之惠。」 

用法

01.《晉書.卷五五.潘岳列傳》:「皆延頸以視,傾耳以聽,希道慕業,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風,歌來蘇之惠。」

辨識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洗心革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洗心革面」係由「洗心」及「革面」二語組合而成。 「洗心見於《易經.繫辭上》,孔子認為《周易》的功用聖人用它「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並以之「洗心,退藏於密」,就是指聖人以《易經》的內容,進則能洗滌心胸,摒除惡念或雜念,退則隱藏幽微,其功用隱而不現。 「革面」亦見於《易經》,〈革卦〉裡的上六爻辭說:「君子豹變,小人革面。」「豹變」是用豹的毛紋變得更斑斕絢麗,來形容人遷善去惡,美德顯現,而「革面」則是指改變面目。《象傳》則說:「君子豹變,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順以從君也。」同樣為改變,但君子改變,是表現才學文辭上,而小人改變,則是用來巴結君王的。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洗心革面」,用來比喻澈底悔悟,改過遷善。


有提到「洗心革志」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