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枯」,海水枯乾。語出唐.杜荀鶴〈感寓〉詩。「石爛」,石頭粉碎。語出唐.杜牧〈題桐葉〉詩。「海枯石爛」一語因海枯石爛萬年難見,所以比喻歷時久遠。又依常理,海不會枯,石不會爛,所以比喻意志堅定,永不改變。
01.金.元好問〈鷓鴣天.顏色如花畫不成〉詞:「雲聚散,月虧盈。海枯石爛古今情。」 02.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折:「這天高地厚情,直到海枯石爛時,此時作念何時止?」 03.元.貫雲石〈紅繡鞋.東村醉西村依舊〉曲:「東村醉西村依舊。今日醒來日扶頭,直喫得海枯石爛恁時休。」 04.《三國演義》第四七回:「汝要說我降,除非海枯石爛!」 05.《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覺得這事作得海枯石爛,雲淨天空,何等乾淨解脫,胸中十分痛快。」
形容歷時久遠。&比喻意志堅定,永久不變。
參考詞語:「松枯石爛、海乾石爛、石爛松枯、石爛江枯、石爛海枯」
「海枯石爛」係由「海枯」及「石爛」二語組合而成。 「海枯」是出自唐.杜荀鶴〈感寓詩〉,這首詩是晚唐詩人杜荀鶴對人心難測有感而發,他認為海乾枯了,終有見底的一天,而人一直到死都很難了解他們的內心。 「石爛」則是出自唐.杜牧〈題桐葉〉詩,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杜牧重遊故地時引發的感傷,用石頭風化粉碎、松木變成柴火表示時間推移、世事無常。後來這二語被合用成「海枯石爛」,形容歷時長久、意志堅定。如金.元好問〈鷓鴣天.顏色如花畫不成〉詞:「雲聚散,月虧盈。海枯石爛古今情。」又〈西樓〉曲:「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至《兒女英雄傳》第一七回:「覺得這事作得海枯石爛,雲淨天空,何等乾淨解脫,胸中十分痛快。」則以「海枯」表示乾淨澈底,「石爛」表示不留痕跡。這種意義現在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