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朝三暮四

ㄓㄠ ㄙㄢ ㄇㄨˋ ㄙˋ
  1. 本指一養猴人以果子飼養猴子,施以詐術騙猴的故事。本比喻以詐術欺人,後比喻心意不定、反覆無常。見《莊子.齊物論》。
    [例]朝三暮四的人,難以成就大事。

朝三暮四

ㄓㄠ ㄙㄢ ㄇㄨˋ ㄙˋ
  1. 本指一養猴人以果子飼養猴子,施以詐術騙猴的故事。見《莊子.齊物論》。後比喻以詐術欺人,或心意不定、反覆無常。《舊唐書.卷一三五.皇甫鎛傳》:「直以性惟狡詐,言不誠實,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聖聰,足見奸邪之極。」元.楊訥《西游記》第九齣:「也是我為人不肖,和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也作「暮四朝三」、「朝四暮三」。

朝三暮四

ㄓㄠ ㄙㄢ ㄇㄨˋ ㄙˋ

餵養猴子時、早晨給三升橡樹果實、晚上給四升、但亦可改變為「朝四暮三」。本為養猴人詐騙猴子的故事。典出《莊子.齊物論》。原用以比喻只變名目、不改實質。後用「朝三暮四」比喻人心意不定、反覆無常。亦可用於比喻事物變化無定。 反覆無常」、「出爾反爾」、「朝秦暮楚

用法

比喻心意不定、反覆無常。貶義。

用在「意志不堅」的表述上。

例句

  1. 他老是朝三暮四地換工作、怎會有成就?
  2. 做生意得講信用、不可朝三暮四、出爾反爾。
  3. 向來厭惡反覆無常、做事絕對不會朝三暮四的。
  4. 她行事向來果斷、不是個朝三暮四的人、別再冤枉她了。
  5. 你一會兒要學畫畫、一會兒又要學攝影、不正是朝三暮四的態度嗎?

辨識

近義:反覆無常出爾反爾朝秦暮楚

反義:一心一意始終不渝始終如一堅定不移

參考詞語:「暮四朝三、朝四暮三

「朝秦暮楚」及「朝三暮四」都是用來比喻人反覆無常、意志不堅。 「朝秦暮楚」側重於強調依附對象的反覆變更;「朝三暮四」則側重於強調心意和行為的變化不定。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
○ ☓ 我們這些小廠商、夾在兩個大廠中間、為求生存、別怪我們∼。
☓ ○ 你一會兒要學畫、一會兒又要學攝影、不正是∼的態度嗎?

典故說明

戰國時代哲學家莊子曾經用了一個寓言來說明人常會自以為是而不知。這個寓言是這樣的:話說有一個養猴人跟他所養的猴子說:「我決定每天早上餵你們吃三升橡實、下午餵四升橡實。」想不到猴子們都很不高興、嫌早上吃的太少了。於是、養猴人就說:「那這樣好了、我們就改成早上吃四升、下午吃三升。」猴子們聽了都很高興、以為這樣一來、早上變多了。事實上、「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只改變了朝暮的數量、但猴子自以為是地滿足了。一般人也常用這種自以為是的眼光來衡量事理、但是人世間眾人對事情的看法就像「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一樣、可以隨時變來變去、並沒有定準的。所以莊子要人們學習超脫這些紛擾、返回大自然、只有在自然的境界中才能找到恆常不變的道理。這就是「休乎天鈞」的境界、也就是「齊物論」的精義。後來從這個寓言演變成「朝三暮四」這句成語、比喻人心意不定、反覆無常、或事物變化無定。

書證

  1. 南朝梁.裴子野〈宋略選舉論〉:「孝武雖分曹為兩、不能反之於周漢、朝三暮四、其病愈甚也。」
  2. 唐.崔仁&00006_w01.jpg;〈新羅國故兩朝國師教諡朗空大師白月棲雲之塔碑銘〉:「來者如雲、朝三暮四。」
  3. 《舊唐書.卷一三五.皇甫鎛列傳》:「直以性惟狡詐、言不誠實、朝三暮四、天下共知、惟能上惑聖聰、足見奸邪之極。」
  4. 宋.司馬光〈論財利疏〉:「張設科條、不可勝紀。或不如其舊、益為民患;或朝三暮四、移左於右。」
  5. 宋.朱翌〈書事〉詩:「花開北陌東阡外、人在朝三暮四閒。」
  6. 元.喬吉〈山坡羊.朝三暮四〉曲:「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兒不解榮枯事。儹家私、寵花枝、黃金壯起荒淫志。」
  7. 元.楊訥《西游記》第九齣:「也是我為人不肖、和這等朝三暮四的便成交。」
  8. 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附錄.戴熙來函》:「朝三暮四之術、可暫而不可久也;刑驅勢迫之事、可一而不可再也。」

在其他地方搜尋「朝三暮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