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不三不四

ㄅㄨˋ ㄙㄢ ㄅㄨˋ ㄙˋ
  1. 不像樣、不正經不倫不類
    [例]結交朋友務必謹慎,千萬別跟不三不四的人來往

不三不四

ㄅㄨˋ ㄙㄢ ㄅㄨˋ ㄙˋ
  1. 不像樣、不正派。《水滸傳》第七回:「這夥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來,莫不要攧洒家。」《儒林外史》第三回:「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喫。」也作「不三不二」、「沒三沒四」。

不三不四

ㄅㄨˋ ㄙㄢ ㄅㄨˋ ㄙˋ

指不正經、不像樣。語或出《水滸傳》第七回。

用法

01.《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一一回:「門裡閃出一個不稂不莠,不三不四,不上串的瘌痢頭來。」 02.《金瓶梅》第二二回:「我不是那不三不四的邪皮行貨,教你這王八在我手裡弄鬼?」 03.《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䭔媼》:「平日見王媼是個俏麗孤孀,閒時倚門靠壁,不三不四,輕嘴薄舌的狂言挑撥。」 04.《官場現形記》第四○回︰「當時朋友們商量,大家拿出錢來養活他,供他吃,供他用;還要門口替他寫個公館條子,省得不三不四的人闖進來。」 05.《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這班人就這等不三不四的幾個綽號,倒底是些甚麼人物?怎的個來歷?」 06.《紅樓夢》第二四回:「你就拿現銀子到我們這不三不四的鋪子裡來買,也還沒有這些,只好倒扁兒去。」 07.《海上花列傳》第五○回:「不意先有一群不三不四的人,身穿油晃晃闇昏昏綢緞衣服,聚立門前,若有所俟。」 08.清.褚人獲《堅瓠廣集.卷一.宣武門書院》:「御史倪文煥等詆為偽學,疏曰:『聚不三不四之人,說不痛不癢之話,作不淺不深之揖。』」 09.《儒林外史》第三回:「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拋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喫!」 10.《癡人說夢記》第二三回:「地裡鬼恍然大悟,便從一宗一宗卷內,好容易找到一件大致相同的稿子,把來改了幾處緊要關目,弄成箇不三不四的一件東西,送到刑名師爺書房裡,這纔把這件事搪塞過去。」 11.《孽海花》第二六回:「我老記著雯青臨終託我收管的話,不免說她幾句,她就不三不四給我瞎吵。」

指不正經、不像樣。

辨識

參考詞語:「沒三沒四

典故說明

成語裡常可見到數字」和「結合使用,透過這種組構方式而產生成語,往往都具有特殊的語義內涵,例如「」和「」在「朝三暮四」、「三從四德」中是用以表示實指;在「三妻四妾」、「推三阻四」中除了表示是一種虛指,也表示數量多的意思;在「說三道四」、「勾三搭四」、「欺三瞞四」中又具有貶義的意思。本詞目「不三不四」中的「」和「」也是具有虛指的意義,整句成語帶著貶義的色彩。出現「不三不四」較早的文獻,如《水滸傳》第七回提到魯智深力大無窮,常為人打抱不平。他曾因殺人而四處逃亡,一度棲身於大相國寺,負責照顧寺院菜園。一日,園裡來了一批由張三、李四領頭的無賴,兩人以道賀為由跪拜在地,不肯起身,實際則想趁魯智深過來攙扶時,給他來個下馬威。魯智深看見這場面,早已有了疑慮,並且心裡暗想著:「一群不三不四的人過來,卻又不肯走上前,莫非是想算計我?」後來原文中的「不三不四」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不正經、不像樣。

書證

  1. 這篇稿子被改到不三不四,以致面目全非。
  2. 他痛改前非,不再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往來。
  3. 那群人只會不三不四地瞎鬧,一點本事也沒有。
  4. 聽他說了那些不三不四的話,大家都非常生氣。
  5. 你再這樣不三不四地廝混下去,如何能讓父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