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不倫不類

ㄅㄨˋ ㄌㄨㄣˊ ㄅㄨˋ ㄌㄟˋ
  1. 形容不像樣或不合格式
    [例]瞧他那身穿著打扮,真是不倫不類。

不倫不類

ㄅㄨˋ ㄌㄨㄣˊ ㄅㄨˋ ㄌㄟˋ
  1. 不像這類,也不像那類。形容不像樣或不合格式。《紅樓夢》第六七回:「王夫人聽了,早知道來意了,又見他說的不倫不類,也不便不理他。」《官場現形記》第三一回:「趙元常見他的為人,呆頭呆腦,說的話,不倫不類。」

不倫不類

ㄅㄨˋ ㄌㄨㄣˊ ㄅㄨˋ ㄌㄟˋ (變) ㄅㄨˋ ㄌㄨㄣˊ ㄅㄨˊ ㄌㄟˋ

「不倫不類」有兩種解,一是不合道理、法式,二是不像樣。語本唐.劉知幾《史通.卷一六.雜說上》。後用「不倫不類」形容事物不成體統。 不三不四

用法

01.明.吳炳《療妬羹》第一四齣:「眼中人不倫不類,穽中人不伶不俐。」 02.《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一回:「張百萬便安心樂意做國丈,天天打算代女婿皇帝預備登極。買了些綾羅綢緞來,做了些不倫不類的龍袍。」 03.《兒女英雄傳》第一五回:「只見屋裡,也有幾件硬木的木器,也有幾件簇新的陳設,只是擺得不倫不類。」 04.《紅樓夢》第六七回:「王夫人聽了,早知道來意了,又見他說的不倫不類,也不便不理他。」 05.《鏡花緣》第二回:「那歌舞是件有趣的事,怎麼要那不倫不類的百獸亂鬧起來!」

形容事物不成體統。貶義。

例句

  1. 用在「不合事理」的表述上。

辨識

近義:不三不四非驢非馬

「不倫不類」及「不三不四」都有不像樣的意思。

「不倫不類」多用於事物,有風格、內涵無法互相搭配的意思;「不三不四」多用於人,有不正派的意涵。

不倫不類 不三不四 ○ ㄨ 這棟房子明明是洋式建築,卻蓋個中式屋頂,不中不西,∼。 ㄨ ○ 我看對街有幾個∼的人,一直探頭探腦,鬼鬼祟祟的。

典故說明

公羊傳》是春秋三傳之一,舊題為子夏弟子公羊高所撰,是專為解釋孔子的《春秋》所作的,後世有許多學者為之註疏訓詁,其中所記載內容亦經常被文人加以引用討論。在《春秋.昭公十九年》中有「許世子止弒其君實」這樣的記載,當時許悼公得了瘧疾,喝了太子許止所進的藥之後就死了。關於這個「」字的解釋,各家說法不一,有的人認為進藥本是醫官的職責,太子親自進藥必別有居心;另一派人則認為瘧疾不是絕症,治瘧疾的藥也不會致人於死,太子所進的藥必有問題,所以才說是太子弒父。而《公羊傳》解釋這段經文時,卻認為孔子用「」字,是要譏諷太子許止沒有盡到孝道,並且舉出樂正子春事奉生病父親例子做為佐證。劉知幾對此十分不以為然,他認為樂正子春的孝行足為楷模,許悼公死於政治謀殺也是事實,怎麼會是因為太子許止沒有樂正子春孝順,就被冠以「弒君」的罪名呢?劉知幾認為公羊高是為了彰顯同是孔子門人的樂正子春的德行,所以扭曲事實加以解說,例子舉得不對,罪名也定得太過牽強,沒有達到原本彰顯樂正子春孝行的用意,反而變得十分可笑。後來「不倫不類」這句成語,就從劉知幾《史通》中的「編次不倫,比喻非類」演變成,用來形容事物不成體統。

書證

  1. 他聽對方話說得不倫不類,就藉口離開了。
  2. 你不要跟那些不倫不類的人交朋友,小心被帶壞。
  3. 依據不同場合穿著適宜的衣服,才不會顯得不倫不類。
  4. 題辭不能亂用,如果賀女壽來句「彤管流芳」,豈非不倫不類?
  5. 這棟房子明明是洋式建築,卻蓋個中式屋頂,顯得有些不倫不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