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不經心」的「心」典源作「意」,「心」與「意」意同。是隨隨便便,不加留意的意思。語本宋.陳亮〈與徐大諫書〉。 △「漠不關心」
01.明.朱國禎《湧幢小品.卷三.存問》:「近見使者至城外,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經心。」 02.明.任三宅〈覆耆民汪源論設塘長書〉:「連年修西北二塘,責重塘長而空名應役,漫不經心,以致漸成大患,愈難捍禦。」 03.《三俠五義》第六九回:「往往有那不讀書的人,以為先生的飯食隨便俱可,漫不經心的很多。」 04.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五.識字》:「讀書必須識字。今人口習授受,漫不經心,《說文》、《玉篇》等書,束之高閣矣。」 05.清.秦朝釪《消寒詩話》:「此詩吾輩所曾見者,而漫不經心,故書之以自警。」
隨隨便便,不加留意。
參考詞語:「漫不加意、漫不經意」
漫,音ㄇㄢˋ。散漫。不可寫作「慢」。 「漫不經心」及「漠不關心」都有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漫不經心」側重於做事馬虎隨便;「漠不關心」側重於態度冷淡漠視。 |
漫不經心 漠不關心 ○ ㄨ 他唱著歌,∼地開著車。 ㄨ ○ 小明是自私的人,凡事只想到自己,對旁人都∼。
「漫不經心」的「漫」,是散漫、隨便的意思。對於一件事如果隨隨便便散漫以待,自然對這件事就絲毫不會留意。宋.陳亮〈與徐大諫書〉中,陳亮因為自己跟徐彥才有一面之交,對徐彥才的事,自認為不能漫不經意,毫不關心,所以寫了這封諫書給他。後來「漫不經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示馬馬虎虎,不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