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狐藉虎威

ㄏㄨˊ ㄐㄧㄝˋ ㄏㄨˇ ㄨㄟ
  1. 比喻憑恃有權勢者的威勢恐嚇他人、作威作福。參見狐假虎威」條。《宋書.卷九四.恩倖傳.序》:「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內有專用之功。」

狐藉虎威

ㄏㄨˊ ㄐㄧㄝˋ ㄏㄨˇ ㄨㄟ

即「狐假虎威」。見「狐假虎威」條。

用法

01.《宋書.卷九四.恩倖列傳.序》:「人主謂其身卑位薄,以為權不得重。曾不知鼠憑社貴,狐藉虎威,外無逼主之嫌,內有專用之功,勢傾天下,未之或悟。」

辨識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狐假虎威」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狐假虎威」最早的典源出自於《尹文子》,後來有多本文獻引及,其中最能表示「狐假虎威」意思的是《戰國策》。《戰國策》所記載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昭奚恤是楚國有名的大將,威震四方。楚宣王便問群臣:「我聽說北方國家都很怕昭奚恤,是這樣嗎?」群臣都無言以對,只有江一打了個比方說:「老虎專門捕獵各種動物為食,有一天抓到一隻狐狸,狐狸說:『你敢吃我嗎?天帝已命我為百獸之王,你若吃我就是違逆天帝的命令。如果不相信,可以走在我後面,看看其他動物見到我有什麼反應。』於是老虎便半信半疑的跟在狐狸後面,所有動物看到都嚇得逃走。老虎以為牠們真的是怕狐狸,而不知道其實野獸們怕的是牠自己。今天大王您有五千里的領地,有超過百萬的大軍,但統御軍隊的是昭奚恤,所以北方諸國其實怕的不是昭奚恤本人,而是您的軍隊啊!猶如野獸們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一樣。」這個「狐假虎威」的故事,後來演變成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藉著有權者的威勢欺壓他人、作威作福。


有提到「狐藉虎威」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