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狹窄的路上相遇,不易避讓。#語本樂府古辭〈相逢行〉。後用「狹路相逢」比喻仇人相遇。
01.宋.蘇軾《艾子雜說》:「車駝之為物,其大,且多夜行,忽狹路相逢,則難於回避。」 02.元.無名氏《爭報恩.楔子》:「你是官是府,興起兵來,怕不把我一門兒誅盡殺絕。不如做個計較,放了他回去,狹路相逢,安知沒有報恩之處?」 03.《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劉岱引一隊殘軍,奪路而走,正撞見張飛,狹路相逢,急難回避,交馬只一合,早被張飛生擒過去。」 04.《封神演義》第七二回:「話未了時,果然見申公豹跨虎而來。子牙曰:『狹路相逢這惡人,如何是好?也罷,我躲了他罷。」 05.《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有此數項,把他做妖物相看。倘然狹路相逢,一個個吐口涎沫,叫句吉利方走。」
比喻仇人相遇。
近義:冤家路窄
參考詞語:「相逢狹路」
「狹路」就是狹小的路,兩車在此狹路相遇,避無所避,退無所退。在《樂府詩集》裡收錄了一篇古辭,詩中就描述到狹路上與一位陌生人相遇。對方車馬迎面而來,由於道路狹窄,不容兩輛車同時通過,兩人的座車便擠在一起。宋.蘇軾《艾子雜說》也有「車駝之為物,其大,且多夜行,忽狹路相逢,則難於回避」的說法。又因「狹路相逢」難以相讓,故引申有仇對的意思,所以後來「狹路相逢」一語多轉用來比喻仇人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