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疲於應命

ㄆㄧˊ ㄩˊ ㄧㄥˋ ㄇㄧㄥˋ

即「疲於奔命」。見「疲於奔命」條。01.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以小方紙細書,揮翰如飛,文不加點,每盈一幅,則命門人傳錄,門人疲於應命。」

辨識

參考詞語:「疲於奔命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疲於奔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疲於奔命」原作「罷於奔命」。春秋時,楚國結束包圍宋國那場戰役後,將軍子重自恃有功,向楚莊王要求申、呂兩地為賞賜,莊王本來答應了,但巫臣卻出面阻止,向莊王分析二城的重要性。莊王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收回成命,子重因此對巫臣怨恨在心。後來,又有另一大臣子反,想娶夏姬為妻,巫臣也出面阻止結果自己卻娶了她而投奔晉國,子反也對他怨恨在心。楚共王即位後,子重和子反二人聯手報復巫臣,殺了他的族人子閻、子蕩,以及清尹弗忌、襄老的兒子黑要,並瓜分他們的財產。巫臣在晉國聽到消息,便寫信給二人說:「你們如此邪惡貪婪,濫殺無辜,我一定要讓你們忙碌奔走,直到累死為止。」巫臣向晉國要求出使吳國,到了吳國,便訓練他們的軍隊教導他們打仗的技藝,然後唆使他們出兵攻打楚國以及他們的屬地,子重奉命前往救援。就這樣,子重、子反一年中七次奉命到前線,勞累奔波,最後屬地還是被吳國攻下了不少,使吳國因此而壯大起來。巫臣寫給子反、子重的信裡,用「罷於奔命」表示要讓二人不斷接到命令奔走,使他們精疲力盡,所以教唆吳國騷擾楚國邊境。典源又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內容亦是表述巫臣和子反因搶夏姬而反目成仇,巫臣投奔晉國後,出使吳國教唆他們背叛楚國,不斷地攻打楚國的屬地,讓楚國為救援而疲於奔命。後來「疲於奔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事情繁多,奔波勞累。

書證

  1. 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以小方紙細書,揮翰如飛,文不加點,每盈一幅,則命門人傳錄,門人疲於應命。」

在其他地方搜尋「疲於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