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石塊,立於地面,多用作記號或標示。[例]石碑
雕刻有文字或圖案,用來紀念功蹟或作為標誌的刻石。[例]界碑、墓碑、紀念碑
《國語辭典簡編本》版本編號:2014_20240821
© 中華民國教育部 (Ministry of Education, R.O.C.)
使用說明
名
豎起來的大石塊或木柱。古代用來觀測日影、拴綁牲口、引棺入穴等。上或有穿孔。《說文解字.石部》:「碑,豎石也。」清.段玉裁.注:「《聘禮》鄭注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其材,宮廟以石,窆用木。』」
刻上文字或圖案的石塊,豎立起來作為標誌,或紀念之用。如:「界碑」、「里程碑」、「紀念碑」。
文體名。刻在石上的文詞,用以頌揚功德,或記載死者的行誼等。如:「北魏嵩高靈廟碑」、「東魏敬史君碑」。
碑刻的書法資料。指將碑的正面(碑陽)、背面(碑陰)、兩旁(碑側)、上頭(碑額)、下座(碑趺)上面的文字搨摹下來,以供書法臨寫。如:「禮器碑」、「曹全碑」、「北魏張猛龍碑」。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版本編號:2015_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