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秣馬厲兵

ㄇㄛˋ ㄇㄚˇ ㄌㄧˋ ㄅㄧㄥ
  1. 餵飽牲口磨利兵器,積極做好作戰準備
    [例]全體將士秣馬厲兵,準備決一死戰。

秣馬厲兵

ㄇㄛˋ ㄇㄚˇ ㄌㄧˋ ㄅㄧㄥ
  1. 比喻完成作戰準備。《晉書.卷九七.四夷傳.西戎傳》:「今將秣馬厲兵,爭衡中國。」也作「厲兵秣馬」。

秣馬厲兵

ㄇㄛˋ ㄇㄚˇ ㄌㄧˋ ㄅㄧㄥ

即「厲兵秣馬」。見「厲兵秣馬」條。01.《晉書.卷九七.四夷列傳.西戎》:「今將秣馬厲兵,爭衡中國。」02.元.耶律楚材〈答楊行省書〉:「北闕之恩,秣馬厲兵,可報西門之役。」

辨識

參考詞語:「厲兵秣馬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厲兵秣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厲兵,磨利兵器。秣馬,餵馬。「厲兵秣馬」指完成作戰準備。《左傳》記載:魯僖公三十二年,駐防鄭國都的秦將杞子,派人報告秦王他們已掌管鄭國都的北門,是攻打鄭國的好機會。三十三年春天,秦王決定派兵攻打鄭國。鄭國商人弦高在前往周都城經商途中遇到秦軍,知道秦軍意圖後,他一方面用四張獸皮和十二頭牛慰勞賞賜秦軍,一方面則是派人趕緊回報鄭穆公這件事。鄭穆公獲報後,派人去招待秦國駐軍休息、居住的房舍察看,結果見到他們已經捆物裝車、磨利兵器、餵好馬匹,完成作戰的準備。於是鄭穆公將計就計派皇武子去送行,讓秦軍知道鄭國已有防備,免去一場戰爭。後來「厲兵秣馬」被用來指完成作戰準備。亦用來比喻完成事前準備工作。另外在《左傳.成公十六年》中,可見秣馬利兵」一詞,也作比喻完成作戰準備的意思。

書證

  1. 《晉書.卷九七.四夷列傳.西戎》:「今將秣馬厲兵,爭衡中國。」
  2. 元.耶律楚材〈答楊行省書〉:「北闕之恩,秣馬厲兵,可報西門之役。」

在其他地方搜尋「秣馬厲兵」

有提到「秣馬厲兵」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