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綱舉目張

ㄍㄤ ㄐㄩˇ ㄇㄨˋ ㄓㄤ
  1. 綱,網的大繩。目,網的孔眼。綱舉目張比喻若能掌握事物的要領,則細節自能順理而成。後亦比喻條理分明
    [例]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新公司的內部規劃已經綱舉目張了。

綱舉目張

ㄍㄤ ㄐㄩˇ ㄇㄨˋ ㄓㄤ
  1. 綱,網的大繩。目,網的孔眼。綱舉目張比喻能執其要領,則細節自能順理而成。民國.連橫〈臺灣通史序〉:「續以建省之議,開山撫番,析疆增吏,正經界,籌軍防,興土宜,勵教育,綱舉目張,百事俱作,而臺灣氣象一新矣。」後亦比喻條理分明

綱舉目張

ㄍㄤ ㄐㄩˇ ㄇㄨˋ ㄓㄤ

綱,網的大繩。目,網的孔眼。「綱舉目張」比喻能執其要領,則細節自能順理而成。語本《呂氏春秋.離俗覽.用民》。後亦用「綱舉目張」比喻條理分明

用法

01.宋.張洪《朱子讀書法.卷四.虛心涵泳》:「乍看極是繁碎,久之純熟貫通,則綱舉目張,有自然省力處。」 02.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一二.談藝二.同父論曹瞞之非》:「綱舉目張,蜀中已成磐石之勢,安得謂蜀人懾操之威,必不拒守?」 03.清.顧炎武《日知錄.卷一一.里甲》:「其間大小相維,輕重相制,綱舉目張,周詳細密,無以加矣。」

比喻能執其要領,則細節自能順理而成。&比喻條理分明。

例句

  1. 用在「掌握要點」的表述上。&用在「整齊清楚」的表述上。

辨識

近義:提綱挈領

反義:本末倒置千頭萬緒、經緯萬端、盤根錯節

典故說明

綱,是網上的大繩。目,則是網的孔眼。只要提起網上的綱繩,這樣無數的網眼都會張開來,因此用來比喻如果能夠抓住事情的關鍵,各個環節都能輕易帶動。《呂氏春秋.離俗覽.用民》中,說明刑罰不如德化禮教,唯有善用後者,才是真正抓住治理人民的要領,也才能「壹引其綱,萬目皆張」,就是「綱舉目張」的意思。後來「綱舉目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能執其要領,則細節自能順理而成,後亦用以比喻條理分明。

書證

  1. 做事要能把握重點,才能綱舉目張,事半功倍。
  2. 先抓住問題的重點,就能綱舉目張,其他細節自可迎刃而解。
  3. 這篇論文的內容架構完整,綱舉目張,一覽無遺。
  4. 這家公司的規畫綱舉目張,條理清楚,可以放心和他們合作。
  5. 運動會相關工作千頭萬緒,但只要有經驗的老陳參與籌備工作,必可收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有提到「綱舉目張」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