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rl+K

搜尋方式

縱心所欲

ㄗㄨㄥˋ ㄒㄧㄣ ㄙㄨㄛˇ ㄩˋ

猶「隨心所欲」。見「隨心所欲」條。01.元.王惲〈與左山商公論書序〉:「如楊少師維摩等帖、天真爛熳、上法二王、下與魯公爭衡、至縱心所欲、皆寓正筆而不踰矩。」

辨識

參考詞語:「隨心所欲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隨心所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隨心所欲」原作「從心所欲」、見於儒家的重要典籍《論語》一書中。《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記述了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其弟子自相問答的言語、由孔門後學記錄而成、為儒家思想所依據的經典。〈為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養進程、他說:「我十五歲時立志向學、三十歲時自立於社會而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明瞭事理而無所迷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天地萬物生成運行的自然法則、六十歲時能聆聽並了解他人話中的真義、七十歲時則能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逆。可知「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是儒家修身養性的最終目標。「隨心所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完全順隨自己的心意去做事。但後來在使用這句成語時、有時會轉用於任意施行而不管是否造成危害的負面表述。

書證

  1. 元.王惲〈與左山商公論書序〉:「如楊少師維摩等帖、天真爛熳、上法二王、下與魯公爭衡、至縱心所欲、皆寓正筆而不踰矩。」

在其他地方搜尋「縱心所欲」